微信掃一掃
棚里的香瓜長勢喜人。
貧困戶通過自養方式發展黃牛產業脫貧。
特色種植成為脫貧致富的又一法寶。
香瓜采摘節吸引了大批游客前來購買。
深入貧困戶家中詳細了解家庭生產情況。
通過發展養雞等短平快項目,一大批貧困戶脫貧致富。
本報特約記者 趙文嘉 周 冀 趙曉慶
7月的科左后旗大地,處處可見干部群眾忙碌的身影。走進努古斯臺鎮雅莫嘎查,新建的日光溫室大棚在陽光下煜煜生輝,群眾正在和幫扶干部采摘香瓜。“現在,溫室大棚建起來了,水泥路修到了家門口,生活方便了,精準扶貧政策讓我們的日子也越來越有奔頭了。”雅莫嘎查王銀山說出了嘎查群眾共同的心聲。
近年來,后旗堅持把扶貧開發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和頭號民生工程來抓,從解決“扶持誰”“誰來扶”“怎么扶”“如何退”的問題入手,強化工作機制,落實精準扶貧措施,健全完善扶持政策,積極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扶貧攻堅,形成了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三位一體”的大扶貧格局,推動扶貧開發事業不斷取得新進展新成效。
精準識別 明確“扶持誰”
該旗組織開展了貧困嘎查村、貧困戶的調查摸底和建檔立卡工作,各鎮村通過“532”工作法評議申報、旗扶貧辦審核,全旗283個嘎查村(分場)共認定貧困農牧民5.25萬人。為進一步提高扶貧對象精準度,先后開展了2次建檔立卡“回頭看”工作,通過認真逐戶核實,逐級審核把關,2015年,新納入符合扶貧條件的貧困戶、返貧戶、低保戶共11506人,清退不符合扶貧標準的貧困農牧民9124人;2016年新納入3188人,清退6271人,做到了扶持對象精準。為全旗貧困戶全部建立了扶貧檔案,發放了統一印制的《扶貧手冊》,逐戶填寫家庭狀況、致貧原因、包扶干部、扶持措施、收支賬單等相關信息,全部納入國務院扶貧辦信息網絡管理系統,實現了“戶有卡、村有薄、鎮有冊、旗有庫”。2016年底,投入資金55萬元,建立了科左后旗大數據平臺,全面實現了對貧困戶的精細化管理。
完善機制 明確“如何退”
建立完善貧困退出機制,制定印發了《科左后旗關于建立貧困退出機制的工作方案》,確定了貧困戶、貧困村退出的總體要求、基本原則、退出標準、退出程序、主要方法和步驟,制定完善了詳實的賬表卡冊。各鎮村嚴格按要求開展貧困村、貧困戶退出工作,不少一個程序,不落一個環節,確保了達到脫貧標準的貧困村、貧困戶有序退出,高標準脫貧。
多措并舉 明確“怎么扶”
科學制定規劃,做到脫貧思路精準。結合實際編制了《科左后旗2014年—2017年扶貧開發工作規劃》《科左后旗“十三五”脫貧攻堅規劃》《科左后旗“十三五”產業扶貧規劃》,分年度制定專項行動計劃,明確了各個時期全旗脫貧攻堅工作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目標任務和工作措施。組織鎮村圍繞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特色產業、村容村貌、生態環境、基層組織建設六項內容,因地制宜、發揮優勢、精準分類,制定嘎查村發展規劃。在此基礎上,圍繞“兩不愁三保障”目標和“五個一批”措施,一戶一戶分析致貧原因、一戶一戶制定幫扶方案、一戶一戶落實脫貧項目,確保幫到根上、扶到點上。
突出產業扶貧,確保貧困戶穩定增收能致富。為使貧困農牧民持續穩定增收,把產業扶貧作為脫貧攻堅的重點,按照資金跟著貧困戶走、貧困戶跟著項目走、項目跟著產業走、產業跟著市場走,全力推進、狠抓落實。突出主導產業扶貧。黃牛產業是后旗的優勢產業。2016牧業年度黃牛存欄77.1萬頭,有大型龍頭企業3家,2018年可達到百萬頭。該旗把做大做強黃牛產業作為脫貧攻堅的一項重點任務來抓,積極落實黃牛產業項目,推動貧困人口脫貧致富。2014年以來,通過自治區扶貧“三到村三到戶”項目為6679戶貧困戶建設棚舍40萬平方米、窖池9.5萬立方米,購進黃牛4.5萬頭。全旗65%的貧困戶將通過發展黃牛產業實現穩定脫貧。2016年11月13日,《人民日報》以《趕著黃牛奔小康》為題對此進行了報道。因戶制宜一戶一策。確定特色種養業、鄉村旅游、庭院經濟等非牛產業16條項目措施,根據家庭情況因戶施策,為2063戶5194貧困人口制定了相應產業脫貧規劃,拓寬增收渠道,把貧困戶穩定脫貧的風險降到最低。建立完善利益聯結機制。依托牧合家牛業、科爾沁牛業、禾豐米業、家和農業、通和牧業等旗內龍頭企業和合作社,推行“企業+合作社+農戶+基地”“合作社+貧困戶”等產業化經營模式,采取入股分紅、寄養托管、承包租賃、訂單種植、貸款擔保等形式,密切龍頭企業與農牧戶、特別是貧困戶的利益聯結,豐富貧困戶資產收益形式,確保沒有勞動能力的1300戶貧困戶獲得長期穩定收益。
注重行業和社會扶貧,努力形成脫貧攻堅強大合力。為讓貧困戶得到更多實惠,后旗構建益貧性扶貧工作機制,出臺了衛生醫療扶貧、教育扶貧等24個行業扶貧規劃,梳理出76條扶貧政策措施,扶持貧困戶增收致富。擴大社會保障范圍。嚴格落實低保、社保、醫保等社會保障政策,將全旗建檔立卡戶中符合條件的2336戶、6048人全部納入低保,為1.1萬名特困農牧民代繳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費660萬元,實現了應保盡保。減輕貧困農牧民就醫負擔。在全區率先推行“家庭病床”服務,解決因病臥床、生活不能自理貧困人口的日常治療及后續醫藥費用報銷等問題,累計建床18319人次,補助金額634萬元;著力解決新農合報銷比例不高問題,投入資金210萬元,全面開展商業醫療補充保險,貧困戶醫療費用報銷比例已達70%以上。多渠道幫扶貧困學生。認真落實各類教育扶貧政策,積極籌措教育扶貧資金,對建檔立卡貧困家庭的在讀學生予以幫扶,確保不因貧輟學。成立教育扶貧基金,籌資174.2萬元幫扶371人;對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免除中小學生伙食費。推行農牧業保險。針對種殖業、養殖業存在的風險,旗財政拿出266.4萬元,為3200戶貧困農牧民辦理玉米價格期貨保險,為2120戶貧困戶養殖的6000頭基礎母牛辦理了保險,保障穩定收益。實施生態扶貧工程。將享受退耕還林、退牧還草、公益林補貼、護林員補貼等各類生態、草牧場等方面政策補貼的建檔立卡貧困戶納入生態補償脫貧范圍,全面兌現各項政策資金。安排300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為護林員,年工資超過1萬元/人,有效增加了貧困農牧民工資性收入。實施易地搬遷。在“十三五”期間,我旗易地扶貧搬遷指標為281戶、883人,涉及6個蘇木鎮、70個嘎查村。成立了易地扶貧搬遷投融資平臺(即科左后旗扶貧開發投資管理有限責任公司),結合住房保障,實施“插花式”搬遷。為進一步加強易地搬遷工作力度,我旗按照三年任務一年完成目標,完成了全部搬遷戶的住房建設,配套工程將于2017年全部完成。著力提升貧困農牧民素質。結合新型職業農牧民培訓,加大勞動技能培訓,不斷提高貧困農牧民致富本領。2014年以來,全旗培育認證新型職業農牧民1350人,其中,貧困農牧民365人;開展實用技術培訓45萬人次,其中培訓貧困農牧民9萬人次。動員社會各界參與脫貧攻堅。加強與包聯省級領導和定點幫扶單位的聯系,進一步完善經濟社會發展和扶貧工作思路,省級包聯領導共協調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等項目總投資達4.2億元,極大地改善了全旗農牧民生產生活條件。加強與對口幫扶單位北京交通大學的溝通聯系,幫助編制了全旗交通、物流、旅游等產業規劃,為產業發展明確了方向。及時向社會發布扶貧信息,暢通社會力量扶貧渠道,引導各類群團組織、社會組織、企業和個人以多種形式幫扶貧困群眾,構建了全社會參與的大扶貧格局,各包聯單位和企業直接投入幫扶資金1214萬元,受益貧困人口達6400人。
加大資金投入,為脫貧攻堅提供強力支撐。積極整合專項資金、金融扶貧貸款、小額信貸、互助資金等各類項目資金,打好“組合拳”的同時,大力整合涉農部門的項目資金,為貧困戶脫貧提供強有力的資金支撐。用好專項扶貧資金。結合危房改造工程,專項扶貧資金首先用于補貼無自籌能力的危房貧困戶,共改造461戶貧困戶危房。在專項資金不能一次性到位的情況下,廣泛發動社會各界,墊資為貧困戶建設養殖基礎設施,根據專項資金到位情況逐年償還,做到了基礎設施全覆蓋。全力推進金融扶貧工程。將金融扶貧作為有力抓手,協調駐旗各金融機構充分發揮在脫貧攻堅戰中的主力軍作用,主動作為,協同發力,有效扶持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改善生產條件、發展特色產業。2014年以來,全旗累計投放各類支農貸款66.1億元,其中為建檔立卡戶發放扶貧貸款10.53億元,疊加惠及17550戶、43875人。在2017年1月召開的全區脫貧攻堅推進會上,我旗以金融扶貧為題做了經驗交流發言。整合好涉農項目。從源頭抓好項目整合,集中投放,項目資金優先用于貧困村和貧困人口,每年整合涉農資金5億元以上,用于貧困嘎查村建設和產業發展。為了盡可能爭取上級項目資金的支持,通過多方努力,我旗被自治區確定為統籌整合涉農涉牧資金用于脫貧攻堅試點旗。已按自治區扶貧辦有關要求,制定了《科左后旗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涉牧資金試點實施方案》,這對于未來幾年,我旗爭取脫貧攻堅項目帶來了很多機遇。四是認真落實惠農惠牧政策。及時發放各項惠農補貼,確保農牧民政策性收入。
加強組織領導 明確“誰來扶”
層層落實責任。堅持把扶貧開發工作作為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頭號工程,旗委、旗政府對全旗扶貧攻堅工作負總責,深入分析形勢,統一研究政策,強化工作調度,嚴格督查考核,狠抓工作落實;蘇木鎮黨委、政府對本地區扶貧攻堅工作負總責,主要領導是第一責任人,全力落實各項精準扶貧措施;旗直部門對行業扶貧負主體責任,積極落實各類行業扶貧規劃,確保扶貧成效,形成了“一把手抓、抓一把手”、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成立了由旗委書記為總指揮,旗長為常務副總指揮,旗委副書記、分管副旗長為副總指揮、旗人大、政協主要負責人、黨政班子成員和各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科左后旗脫貧攻堅指揮部,指揮部下設綜合協調、產業扶貧、易地搬遷、生態補償、教育扶貧、醫療扶貧、社會保障、光伏扶貧、旅游扶貧、文化扶貧、電商扶貧、督查考核12個專項推進組,明確了各單位職責,確保了各項扶貧措施有抓手。
實行干部包聯。進一步完善了處級領導包鎮聯村、旗直部門包村聯戶、黨員干部包戶聯人、鎮村協調配合的“四位一體”扶貧包聯幫扶機制,全旗共派駐包聯干部2178名,每個嘎查村都派駐了駐村工作隊,每個貧困戶都確定了一個包聯責任人,做到不脫貧、不脫鉤。包聯干部通過理清發展思路、協調項目資金、擔保扶貧貸款等措施有效幫助貧困戶解決了生產發展和就業、就學、就醫、救災等方面困難。
加強扶貧開發隊伍建設。加強對精準扶貧工作要求相適應的扶貧開發隊伍和機構建設,不斷完善扶貧辦和蘇木鎮扶貧開發機構的設置和職能,充實配強各級扶貧開發工作力量,每個蘇木鎮場扶貧辦均安排5人以上作為專職人員,旗扶貧辦采取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聘用20名大學生。加大培訓力度,每年舉辦扶貧專題培訓班5次以上,確保了全旗所有扶貧戰線領導干部和包聯干部都能得到培訓。
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加強蘇木鎮黨委建設,結合黨委換屆配強配齊班子。開展軟弱渙散黨組織整頓工作,結合嘎查村“兩委”換屆,把政治素質高、思想作風硬、“雙帶”能力強的黨員干部充實到“兩委”班子。切實發揮嘎查村黨組織在扶貧開發工作中的領導核心作用和黨員干部的先鋒模范作用,嘎查村“兩委”班子成員帶頭做群眾思想政治工作、帶頭謀劃發展規劃、帶頭落實扶貧項目、帶頭組織群眾實施項目工程、帶頭負責項目管理、帶頭為困難群眾擔保貸款。同時,從旗直機關抽調262名年輕干部擔任嘎查村“第一書記”,實現了全旗嘎查村“第一書記”全覆蓋。
注重督查考核。由旗委組織部和扶貧辦聯合制定了《蘇木鎮(場)黨委、政府扶貧開發成效考核辦法》《駐村包聯工作隊管理考核辦法》《社會扶貧工作考核辦法》《扶貧開發問責辦法》等制度,健全包聯工作隊管理機制,并把扶貧工作納入領導干部個人年度績效考評工作內容,作為評先評優以及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據,確保廣大黨員干部真扶貧、扶真貧。近3年來,表彰獎勵了一批扶貧工作突出的黨員干部,其中,受市級表彰的26人、旗級表彰8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