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掃一掃
蒙牛廠區 。本報記者張啟民拍攝于2007年蒙牛現代化生產線。
本報記者張啟民 攝蒙牛現代化生產線。本報記者張啟民 攝
本報記者 楊朝東
2002年5月30日,市政府與蒙牛乳業股份有限公司簽約儀式暨內蒙古蒙牛乳業通遼子公司奠基典禮舉行,這標志著蒙牛正式在我市落戶。
內蒙古蒙牛乳業股份有限公司誕生于1999年,在3年的時間里以驚人的發展速度進入中國乳品企業五強,“蒙牛”商標亦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我市是自治區的“黃牛之鄉”、國家重要的農牧業和畜產品生產基地,具備發展牛產業、乳產業的良好條件。當時市委、市政府確定了創建“養牛大市”的奮斗目標,著力發展以養牛業、乳產業為核心的畜牧業,以此提升我市產業層次,加快經濟發展。
當年,市委、市政府牢牢抓住“蒙牛”實施東進戰略這一機遇,主要領導和班子成員多次赴呼市,就爭取蒙牛落戶通遼一事向自治區領導請示,同時也多次深入到蒙牛公司進行考察,與蒙牛公司董事長、總裁積極協商洽談,終于促成了雙方的合作。根據協議規定,蒙牛公司在通遼一期建設項目總投資2億元建設10條國外先進液態奶生產線,形成日處理鮮奶300噸的加工能力,2002年底部分試生產,待10條生產線滿負荷生產后,視奶源、市場發展情況,再建一期日處理鮮奶300噸的生產線,并視情況加大投資力度,最終形成日處理鮮奶1500噸的生產規模。市政府在通遼經濟技術開發區為蒙牛公司提供200畝建設用地,完成水、電、暖氣、蒸汽、道路、通訊、排污水、場地平整等基礎設施建設,并墊資2500萬元用于廠房建設和奶源基地建設,同時積極組織實施全市20萬頭奶牛發展計劃,出臺奶業發展相關政策,推動全市奶業發展。
蒙牛落戶通遼,標志著該公司在自治區東部誕生了一個新的生產基地、一個新的企業。不僅有力帶動了我市乳業、奶牛業、養殖業的大發展,有效促進我市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而且帶來了先進的管理理念、企業文化和知名的企業品牌,這必將有力促進我市的經濟社會發展。
15年過去了,當年刊載簽約儀式消息的報紙已經泛黃。如今,蒙牛乳業三期擴建工程順利投產,產量達到25萬噸,蒙牛已經在科爾沁大地生根開花結果。在該企業的帶動下,我市乳業、奶牛業、養殖業的發展迎來了一個新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