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少妇极品熟妇人妻无码/少妇被躁爽到高潮无码久久/国产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

正在閱讀:【美在身邊】敬業奉獻 雙寶(巴嘎塔拉蘇木邊布拉嘎查)
分享文章

微信掃一掃

參與評論
0
當前位置:首頁 / 文章 / 后旗資訊 / 正文

637411433828068430450262439.jpg

信息未審核或下架中,當前頁面為預覽效果,僅管理員可見

【美在身邊】敬業奉獻 雙寶(巴嘎塔拉蘇木邊布拉嘎查)

轉載 mingyu2016/06/17 08:23:13 發布 IP屬地:未知 來源:網絡 作者:瑪拉沁信息網 1368 閱讀 0 評論 0 點贊

看護林場

老人種植的林木

雙寶老人生活照

雙寶老人受旗電視臺采訪

雙寶老人在種植的林場

 幾天前,接到巴嘎塔拉蘇木宣傳委員老特的電話,說邊布拉村有一位這樣的老人:花甲之年開始植樹造林,憑一已之力改變了沙坨的面貌;古稀之年,老人的執著感動著村民,大家同老人一道,用雙手改變經歷百年風沙的村屯;如今,一道道綠色編織成一條綿延的長城,保護著村莊和耕地。老人已至耄耋之年,依然造林不綴,只有在屬于他的那片綠色中,他才會感受到欣慰……電話中還在講述著老人的故事,而我的心中,仿佛劃過一道綠色的閃電,一位老人,一方沙漠,一棵棵掙扎著成長的小樹,在我心中逐漸清晰起來。雖然最近工作任務比較繁重,但我還是決定去認識一下這位老人,去見識一下那片綠色。

 去邊布拉的路正在修通村水泥路,一路顛簸到了老人家中,老人卻讓我們撲了個空。“一大早上吃了早飯就去樹林子里了,剛才聽你們說來,讓兒子去接了,你們先歇一會。”說話的是老人的老伴。同行的老特征求我的意見,我興致勃勃的說:“來了就是要去看看樹林嘛!走,我們去找老人。”老特在一旁沒有言語,但嘴角依稀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微笑。

 老人造的林地在村子的東南面。沿著老人家門前的小路一直向南,房舍齊整、道路潔凈。遠遠望去,四周都已經冒出淡淡的綠色。暮春三月,正是樹葉吐芽的時節,一片片樹葉,宛如一只只綠色的精靈,掙扎著舒展開蜷縮的身體。老人是57年轉業回鄉,那時的邊布拉村,每年都在忍受著風沙的肆虐。村屯院落到處都是沙子,連窗戶都不敢開;耕地年年減產,畝產不足500斤;草牧場沙化嚴重,極大地影響著畜牧業發展。從大隊會計到武裝部長,每當風起的時候,老人都會凝視著天空,心中充滿著治沙、封沙的堅定。從轉業任職到退休,老人先后組織過4次造林治沙,但都因氣候干旱、無人管理等原因失敗。1995年,退休賦閑的老人毅然開始了計劃已久的造林計劃,沒有費用,自己出!沒有技術,自己學!沒有人管理,自己管!同村的人們有的說老人是為了掙錢,有的說老人是為了出名,也有的人認可老人的精神,但無一例外的,所有的人都認為要在這茫茫沙坨上種樹,肯定會無功而返。老人沒有動搖,拄著一根樹棍,一腳踏進了村莊東南面的沙坨。選擇村子東南面,正是因為這里屬于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易干旱、多大風天氣,春秋季又以東、南風為主。

 一路鳥語花香。步行大概三、四里,登上了一座小小的山包,面前豁然開朗。老特告訴我,這里就是老人治沙造林的地方了。我頓時無語,也明白了先前老特嘴角那一絲笑容。“只在此林中,綠濃不知處。”眼前的這片樹林有將近200畝,想找到老人真的不知道從哪走起。好吧,我們到的地方是樹林的最西面,那么,就向東走。老人是從東面開始逐步向西栽植的樹木,所以西邊的樹木明顯比較纖弱,大部分還不足碗口粗細,這時看得分明,樹根底部竟是白沙。后旗不乏成片的樹林,我就曾經感受過烏旦林場五角楓林的艷麗、金寶屯松林的莊重、茂道吐杏林的素雅、大青溝混交林的肆意揮灑,但這一刻,我竟然認為那些都比不過這片普普通通的楊林,這片楊林的堅韌!踏著綿軟的白沙一路向東,樹木逐漸變粗、變高,從最初的不足碗口粗細、一人多高,逐漸的,變成臉盆粗細、一丈有余,再走走,竟然已經無法一人抱攏。風有三、四級,但是在樹林中,耳邊只有樹葉演奏出的不變旋律,嘩、嘩、嘩……腳下的白沙安靜地躺著,沒有一絲隨風而舞的沖動。走了已經將近十里地,我早已經氣喘吁吁,而樹還在不斷地變粗、變高。又翻過一個小坡,終于見到了往回走的老人和前來找尋老人的兒子。

 老人個頭不高,頂著一頭白發,背略微有一點駝,很難在身上找到一點當年縱馬馳騁的英姿。由于長年風吹日曬,老人的臉色有一點黑,布滿了風霜的印記。老人的雙手布滿了老繭,訴說著老人貧苦的出身、坎坷的經歷和執著的追求。為了防止舊病復發,老人的雙腿都帶著護膝。摘下風鏡,老人的眼神依然神采奕奕,透露著一分堅毅。看到我們前來,老人的嘴角露出了笑容,邀請我們去家中吃飯。

 走了一早上,老人的額頭沒有一絲汗珠,而我已經滿頭大汗,一動不想動,便和老人席地而座。老人很健談,本想和老人聊一聊生活的往事,來尋覓老人的心路歷程,但每次剛聊幾句,便被老人拐到了樹林上,索性就談樹林。95年的時候,老人家中雖不富裕,但也吃喝不愁。本就想讓老人享享清福,老人種樹的想法不出所料的得到了兒子和四個女兒的一致反對。

 “當時一方面是考慮老人的身體,一方面和村里人一樣,認為這分明就是天方夜譚。我把幾個姐姐、妹妹都叫回來,一起勸老爺子,不過沒作用,我們都知道老爺子的脾氣,他認定的事沒人能說。”老人的兒子布仁達來是村上的文書,見實在勸不過,也就隨著老人的性子。但萬事開頭難,想在茫茫白沙上種樹,就算是有設備、有井、有好的苗木,都未必能栽活,更何況,老人就連這些基本的植樹原料都沒有。怎么辦?土辦法、笨辦法。

 95年秋天,老人砍下一個個樹杈,扦插在臨近村屯的茫茫沙地中。到了第二年春季樹葉發芽的季節,老人種下的1000多棵“樹苗”只有幾棵吐芽,其它都沒能成活。千分之幾的成活率不但沒有讓老人氣餒,反而堅定了老人的決心,“既然有活的,就證明還是可以種樹的。”整整一個春天,老人每天早出晚歸,白天就在坨子里合著沙子吃干糧,依然采用樹杈扦插的方式,又種下了1500多棵。然而,一春少雨,樹苗全都面臨著死亡。沒有井,老人趕著馬車往坨子上送水。“當時想法就是能澆一棵澆一棵,能活一棵算一棵。”到了夏季,除了老人辛苦澆灌的100多棵樹苗外,其它1400多棵全軍覆沒。

 種了兩年,只成活了100多棵樹,多少讓老人有一點沮喪。老人年青時入伍騎兵,留下了腿關節炎的老毛病,天天拉水、澆水,每次陰天下雨還要搶著栽樹,讓老人的老毛病時常重犯。“當時有一點動搖,畢竟歲數大了,老毛病犯的時候,也疼得厲害。”但是風沙狂舞的天氣再次堅定了老人的決心,“那年夏天,刮大風也不敢開窗戶,孫女當時捂得起皰疹,我就想,不管多難,也要種下去,我種不動,還有兒子,總有一天會把風沙治住。”功夫不負有心人,隨后的97、98年,持續不斷的降雨終于讓老人的樹林有了重大起色。兩年間,老人陸續種下了5000多棵樹苗,因為雨水豐裕,成活率達到了90%以上。

 除了天旱的威脅,老人的樹林還要提防牲畜的啃食。邊布拉村養殖業發展較早,基數較大,牛、羊年存欄都在2000頭只以上。老人的樹林,就在連接村屯和草牧場的畜道旁。從97年開始,老人就又增添了一項任務,就是每天早晚都會到樹林邊守護,確保樹林不被牲畜破壞。“當時村里山羊比較多,山羊啃樹皮,樹皮一沒,樹就肯定死了。”為了保護樹林,老人沒少和村里人爭吵。同村有一位村民布日額,家里養著60多只山羊,是老人的“重點監控對象”。一天晚上,布日額來找老人,放羊回家時發現少了一只,懷疑是跑到了老人的樹林里。老人拿著手電和布日額找了兩個多小時,才在樹林的邊上找到鉤在圍欄上的羊。布日額想趕羊回家,老人卻抓著他不讓走,“想趕羊走也行,必須給我把樹苗補齊。”兩人爭吵起來,老人又找來了村黨支部書記和村長,通過協調,布日額乖乖地給老人打了一天工,和老人一道給樹苗澆水、補植了100多棵樹苗。

 鉤住羊的圍欄說是圍欄,其實就是老人用樹枝、柳條編成的木柵欄。2003年,蘇木方面知道了老人造林的舉動后,為老人協調了一部分圍欄,再加上山羊的危害逐漸顯現,旗里也控制并逐步減少山羊的數量,這才慢慢地好轉。但是已經養成習慣的老人依然早晚都要看看樹林,直到現在。

 同行的老特突然問我:“你知道老人種過多少樹嗎?”我估摸著眼前的樹林,“有三、四萬多棵?。”老特鄭重的告訴我:“這里有180多畝林地,現在有28000多棵樹,而為了讓這些樹成活,老人一共在這片地種下過近20萬棵。”

 看著老人,我的眼角有一絲濕潤。和老人聊天,老人只是說樹林的好處、種樹的樂趣,但這一組詳實的數據,證明了老人種樹的艱辛。除了年景好的幾年,20年來,老人種的大部分樹都因為氣候干旱枯死,是老人用汗水澆灌著這片森林,是老人的執著成就了這片茂密!

 回去的路上,同行的邊布拉嘎查黨支部書記那順烏日塔特意領我們在村子周邊轉了一圈,除了東南方向老人的樹林,村子的其它方向也都種上了樹。楊樹、柳樹、榆樹、杏樹,“從2005年開始,我們村民們就感受到了老人造林帶來的好處,同時也被老人堅持不懈的精神感動,這樣,大家都行動起來,你一塊我一塊,把村子圍了起來,現在每年我們村子都要在春秋栽兩次樹,現在大部分耕地也都植上了農防林,耕地的產量也大幅度的提高。”從耕地畝產不足500斤,到現在畝產1500斤;從草牧場逐年枯竭,到現在草豐水美;從以前沙坨侵襲,到現在建起綠色長城。老人用二十年的執著和近乎愚公的方式,改變了村屯的面貌。

 采訪歸來,我久久不能平靜。這是一次精神的洗禮,這是一場品德的辯論。我的心隨著顛簸的車輪,飄向天際。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因為工作原因,我也在一直進行著這方面的采訪與宣傳。但是我的心中也曾迷惑,碰到路邊摔倒的老人該不該扶?遇到不文明的現象該不該管?人性的陰暗正如風沙的肆虐,刮得人們看不見蔚藍的天空。直到這一刻,我終于明白,我做的工作是這樣有意義。也許我無法改變什么,也許我做的采訪沒有多少人關注,但是正是因為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一點點帶動更多的人,才能真正實現個體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老人展現的力量無疑是強大的,他用一已之力建設出一條改變村屯命運的綠色長城。正是這種力量,引導著更多的人去為了夢想拼搏。當每個人的夢想逐漸成為現實,當各種正能量逐漸匯聚,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然能夠實現!

老人名叫雙寶,今年81歲。

已有0人點贊

五角楓.jpg

0條評論

 
承諾遵守文明發帖,國家相關法律法規 0/300

專題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