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掃一掃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迅速發展,推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結合,更好保障老有所醫、老有所養,成為深化醫療改革、綜合應對老齡化社會問題的有效途徑之一。科左后旗針對老年人醫療保健需求實際,積極探索醫養結合新模式,為家庭和社會減輕負擔。
推廣“家庭病床”與“蒙醫五療”,把衛生服務落到底
為解決因病臥床、生活不能自理、完全失能老人的居家養老醫療問題,減輕臥床患者家庭的經濟壓力,科左后旗從2013年10月份開始,在充分進行入戶走訪調研的基礎上,啟動建立農村牧區臥床老人“家庭病床”,并于2014年1月將“家庭病床”納入新農合報銷范圍。
失能老人在治療期間,由當地衛生院采取定點、定時、定醫的“三定”方式,保證每周由衛生院醫生對“家庭病床”患者進行診療至少一次,鄉村醫生及時隨診監護。所需要的服務補助從公共衛生經費中支出,保證臥床老人的就醫問題。家庭病床以10——15天為一療程,每月定額費用450元。其中,新農合報銷350元,患者自付100元,超過450元費用由蘇木鄉鎮衛生院承擔,不足350元實報實銷。截止2015年11月,累計建床816人,新農合補償11033人次,全旗報銷醫療費用380萬元。
通過開展“蒙醫五療”,解決部分失能老人的康復問題。針對農牧區六十歲以上的肢體部分功能障礙患者,把“蒙醫五療”納入新農合報銷補償范圍。充分發揮當地傳統中蒙醫優勢,大力提倡和推廣中蒙醫實用技術,于2013年首先在阿古拉中心衛生院開展了“蒙醫五療”試點工作,隨后在全旗推開。費用由新農合定額付費1500元/人,10天為一療程。截至目前,共治療了12535人次,新農合補償1490萬元,使部分失能老人實現了有效康復,提高了他們的生活質量。
在公立敬老院設立康復衛生室,提供上門免費醫療服務,探索醫養結合新模式。2015年,科左后旗5所衛生院與所在地敬老院簽定協議,為老人建立健康檔案,以康復為主的系統治療,受到了老人的極大歡迎。截至目前,治療超過246人次,建立病床100余張,合管辦報銷6萬元。
慢病治療與醫養一體為家庭社會雙減負
根據當地就醫實際調查發現:老年人所患疾病,大多都是經過大醫院診斷和治療后,需要康復治療的疾病,很多又是慢性疾病,需要在基層康復治療。由于農村臥床老人,基于多種原因不能入院治療,通過新農合創新付費制度改革,給臥床老人建立家庭病床,解決了新農合醫藥費報銷這一難題。
部分慢性病“雙向轉診”分級診療給農村牧區老年患者帶來諸多不便,實施“醫養一體”的方法后,老年慢性病患者不用轉診再去大醫院進行康復治療,基層衛生院的衛生巡診服務給他們帶來極大便利。
該旗不斷完善“醫養一體”機制,對農村敬老院、社區敬老院老年病患者采取契約式服務,解決了就醫無人陪護、救治不及時的問題,也解決了農村牧區、社區老齡化后的醫養問題、健康養老的問題,為“失獨”家庭的養老找到了就近解決的辦法。
“低成本、低水平、全覆蓋、可持續、漸提高”的“醫養一體”機制,在社會經費投入有限的情況下,由新農合承擔相關醫療費用,實現了為社會分憂、為群眾解難,得到了群眾和社會的普遍認可,為深入推進醫療改革與衛生和養老服務事業發展做出了有益探索。
王靜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