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掃一掃
11月1日,內蒙古自治區玉米臨時收儲開始,2日一早,記者在中央儲備糧通遼直屬庫門前看到,幾輛售糧的大貨車已經在排隊。采訪中記者了解到,這些排隊售糧的基本都是糧食經紀人。對于收糧狀況,這些糧食經濟人坦言:糧難收。近日,記者深入科爾沁區、科左后旗、科左中旗實地采訪時看到,家家戶戶院子里都是金秋收獲的風景,談到國儲糧已經開始收購,大部分村民表示,今年糧食價格低于心理承受價格。秋糧收購之初,農牧民普遍存在惜售現象。
農民:起價較去年降了一角多 惜糧情節普遍存在
近日,記者在科左中旗勝利鄉西太平村采訪時看到,該村大部分村民家的糧食都堆積在院子中。村民邱娟家的院子堆了大量玉米穗,近十萬斤的玉米產量讓邱娟很滿意。采訪中邱娟告訴記者:“雖然今年產量不錯,但按照現在的市場價格,凈收入是很低的。”采訪中,邱娟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今年她家種植了60余畝地的玉米,其中40多畝地是承包地。畝產量約1500斤。承包費每畝400-500元不等,加上種子、底肥、追肥、噴藥、收割費用每畝的成本約450元。按照目前該地糧食經紀人的收購市場價格每斤0.7元計算,每畝收入是1050元,凈收入將近200元。這還不算人工費。采訪中邱娟表示,去年這個時候玉米的起價達到了0.85元。目前這個價格很不理想,一定要等等價格。
在該村的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向邱娟這樣持觀望態度的村民占大多數,該村李姓村民接受采訪時表示:這些年村民都是在家等商販來收,脫粒、人工都不用操心,賣糧的村民只要檢斤、算賬、數錢三步就完活。雖然糧庫已經開始收購國儲糧,但村民依然希望在家等賣。
在科左后旗常勝鎮常勝村采訪中記者看到,秋糧已經進場。該村王姓村民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村子整體收成還不錯,目前糧食經紀人來收購的價格每斤在0.72元左右。起價就比去年每斤便宜了一角多錢。采訪中王姓村民告訴記者,農用四輪使用的柴油價格從2014年的7元左右降到了如今的5.20元左右,收割價格從2014年的每畝60-80元降到今年的40-60元每畝。除此之外,2015年種子、農藥、化肥的價格和2014年基本持平。王姓村民告訴記者,同樣是8萬斤糧食的收成,今年要比去年少賣一萬元。如果不是著急用錢,現在誰也不會賣糧。
商販兩難:糧食不好收 國儲收購要求高
高風在科區從事糧食收購生意有幾年了,目前他還沒有著手收糧。采訪中他告訴記者,這些天在和以前一起收糧的經紀人溝通,得到的信息是目前因為價格偏低農民賣糧積極性不高。有個別賣糧的都是急著用錢的農民。科區距離糧庫較近,眼下可以考慮出車拉糧掙運費,也就是農民將糧食直接賣給就近的糧庫,他再根據距離向售糧農民按玉米重量收錢。
呂金鎖從事糧食收購生意5年了,采訪中他告訴記者,今年的收糧工作剛剛開始,面臨的問題就是糧食不好收。呂金鎖居住在科左中旗,他運糧基本上都是送到了就近的個體收糧點。采訪中呂金鎖表示:這個季節的沙地產的糧食干的也得26個水(玉米內所含水份的計量),黑土地的糧食都得超過30個水。個人收購點只要驗水就行,把關不是特別嚴格。今年的國家臨儲玉米收購質量標準也較往年高,如果向糧庫送糧,收購時對糧食質量的要求也就更高了,這也是收糧難的一個因素。
今年國家臨儲糧拒收生霉含量超2%的糧食
采訪中,通遼市糧食局綜合科張科長向記者特別強調:今年臨儲玉米收購標準比往年更加嚴格,生霉粒含量超過2%的玉米,國家臨儲糧將不再收購,下一步也不會再降低標準托底收購。
那么待價過程中要如何妥善保糧呢,針對這一問題,通遼市糧食局儲備科的工作人員表示:目前氣溫較高,加上今年糧食水分比上年偏高、玉米螟蟲還比較嚴重以及倒伏現象,壞糧風險非常大。玉米穗院落存放盡量避免“地趴”式的大堆,有條件的農戶最好采取搭玉米漏子、搭棧子等方式存放。冬春季節切不可用塑料薄膜蓋,如遇雨雪,可用玉米秸、草簾子遮蓋,并應做到勤翻動,防止適度、溫度內急,出現霉變。如有科學儲糧的一定要放在儲糧倉內,確保玉米離地、通風保管,達到降水增收目的;機械收割的玉米,殘留外苞葉一定要去掉,防止壞糧;玉米脫粒時一定要選棒脫粒,將生霉棒、未熟棒甩出去,單獨脫粒,單獨儲存,以免好次互混,影響玉米整體質量,尤其要確保生霉粒不超標;如果將玉米脫粒后,要避免散積大堆存放。
玉米庫存處高位和轉化需求不旺成降價主因
據通遼市糧食局綜合科張科長介紹,根據測產情況,初步估計今年玉米收成較去年總體增收。今年糧食價格走低和國際糧食市場有關,主要原因是國內玉米庫存處于歷史高位。 目前國際玉米價格僅為0.8元每斤。同時由于當地加工轉化需求不旺、飼料養殖業低迷,需求量下降等都成為糧價下跌的原因。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今年國家臨時存儲玉米掛牌售價為1元每斤(國標三等、14%水分)相鄰等級之間差價每市斤0.02元。去年國家臨時存儲玉米掛牌售價為每斤1.13元(國標三等)。這也是2008年出臺臨儲政策以來玉米價格首次下調,且下調幅度較大。
采訪中,通遼市糧食局工作人員介紹,從目前整個市場分析來看,糧食價格向上空間不大,廣大農牧民妥善保糧的同時,盡量看好時機及時出手。
記者 王海斌 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