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掃一掃
本報訊(特約記者 趙文嘉) 年初以來,科左后旗圍繞建設百萬頭黃牛產業基地和百萬畝現代農業示范基地,積極轉變農牧業生產方式,加快農牧業結構調整步伐,切實推動農牧業現代化進程。
全力打造百萬畝現代農業示范區,夯實農業發展基礎。該旗啟動實施了《2013-2017年東部百萬畝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規劃》,按照“生態節水、科技高產、循環發展”的目標要求,全面整合涉農項目,對示范區內農田進行全面改造,建成玉米節水高產高效農田80萬畝,綠色有機水稻標準化示范區20萬畝。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完成了哈布其拉水庫和西車力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對東遼河的大圍子、保安果園兩處險工險段進行了治理;完成了魏家屯和二道河子兩處強排站改造工程;積極推進排澇工程,實施排干清淤 217.6千米,新建涵洞67座,新建橋閘13處,維修閘橋45處。創新服務驅動。積極組織技術服務人員深入到示范區,全面開展農業實用技術培訓,推廣大小壟種植、配方施肥、全程機械化植保、玉米螟生物防治等先進技術,努力提高玉米單產。建設病蟲草害機械化統防統治示范區1處、1萬畝。落實高產創建示范區10處,其中玉米9處,水稻1處。落實農田深松、玉米水稻新品種、配方肥、不同播種密度等試驗示范區10處。引導幫助項目區組建專業合作社46個,托管和流轉土地達6786畝,打破了一家一戶分散經營的模式,使農民從土地中解放出來。打造綠色品牌。依托維爾農業、禾豐米業、添翼米業、星源米業等水稻生產加工龍頭企業,在金寶屯鎮、散都鎮種植1萬畝有機水稻。在雙勝鎮豐富村、勝利農場二分場落實玉米標準化示范區1萬畝,示范區內病蟲統防統治、綠色防控、配方施肥等技術覆蓋率達到100%。
全力推進百萬頭黃牛產業基地建設,提高黃牛現代化飼養水平。加快農牧業結構調整和區域布局。通過科學規劃、政策引導、典型帶動,逐步形成了以304沿線、甘——金北線和西北部的朝魯吐、巴彥毛都等7個蘇木鎮場為重點的母牛高繁殖示范區;甘——金南線沿線的散都、查日蘇等7個蘇木鎮場為重點的農區秸稈養母牛示范區;中部吉爾嘎朗、海魯吐等5個蘇木鎮為重點的常年舍飼養牛示范區。大力實施基礎母牛擴繁“萬千百十”示范工程和育肥牛壯大工程,黃牛飼養規模不斷擴大。全旗新增養母牛超萬頭蘇木鎮1個、達到15個,超千頭嘎查村25個、達到179個,超百頭養殖場5個、達到26個,超十頭養殖戶500戶、達到11728戶。建設母牛繁殖示范村30個、達到50個;新增年出欄500頭以上育肥牛場(小區)5個、達到19個,肉牛存欄20頭以上養殖戶300戶、達到2100戶,育肥牛專業村3個、達到31個。科爾沁牛業萬頭母牛養殖基地已全面開工建設。通遼黃牛交易市場已完成綜合服務樓和賓館樓主體封頂、停車場硬化、交易區建設,8月份投入使用。今年全旗肉牛存欄59萬頭,出欄4.5萬頭,同比分別增長7.3%、55.2%。積極培育現代化規模養殖場(小區)。高標準高起點打造了好力保、明明安、束力古臺、白音淖爾等標準化黃牛養殖小區(場),成為全市的亮點工程。大力實施禁牧舍飼,引導農牧民建設窖池、棚舍,推行標準化養殖。今年種植青貯100萬畝,新建棚舍20萬平方米、達到406萬平方米,新建窖池50萬立方米、達到185萬立方米。16個蘇木鎮場百萬畝青貯種植任務全部完成。強化科技服務保障。建立了旗鎮村三級科技服務網絡,進一步加強改良、防檢疫和科技培訓等工作。已完成黃牛冷配7.4萬頭,重大動物疫病防疫密度達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