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掃一掃
9月5日,記者從通遼市科爾沁區公安分局網安大隊獲悉:該大隊經過近3個月的偵查,成功破獲一起自治區公安廳掛牌督辦——利用網絡傳播淫穢圖片、視頻以及賣淫的案件。該案件涉及成員近500人,目前該案主要犯罪嫌疑人已被檢方批準逮捕。
QQ群人氣火爆原來涉黃
今年7月初,市民馬宇在上網時無意中發現有一個名為“通遼兼職通訊錄”的QQ群人氣非常火爆,能容納500人的QQ群已經加入490余人。馬宇在內蒙古駐通遼市一通信公司做設備維護工作,業余時間比較充裕,曾一直想找個兼職工作增加收入。當他發現這個“通遼兼職通訊錄”QQ群后便立即加入,令他始料不及的是,該QQ群竟然“掛羊頭賣狗肉”,正當行業的兼職信息寥寥無幾,各種不堪入目的色情圖片和淫穢視頻卻時常出現。群內成員相互交流的語言低級下流,有的女網友主動介紹自己“做兼職”,而一些男性網友與這些自稱“做兼職”的女網友搭訕后往往開始私聊。馬宇遂將此情況向公安機關反映。
此時,“通遼兼職通訊錄”QQ群參與人數的迅速膨脹和異常火爆也引起了科爾沁區公安分局網安大隊網警的關注,該案也被自治區公安廳列為掛牌督辦案件。網安大隊民警立即提取“通遼兼職通訊錄”QQ群的相關數據信息。開展外圍偵查工作,摸清涉案嫌疑人的活動軌跡及犯罪規律,在全面掌握證據的基礎上,于8月末對1名群主和13名管理員實施抓捕,當時這個能容納500人的“通遼兼職通訊錄”QQ群參與人數已達499人,群主正將該QQ群升級,升級后可容納2000人。
據負責偵辦此案的科區公安分局網安大隊教導員葉松向記者介紹,“通遼兼職通訊錄”QQ群參與人數最多時達499人,以年輕人居多,其中多為無業者和務工人員,亦有少數企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其中女性約有百余人。群主李果今年25歲,男性,未婚,烏蘭浩特市人。此前是河北省一家網絡公司駐通遼辦事處的一名工作人員,在通遼市主城區已工作一年多。
父子同在群內 “兼職”暗指賣淫
據犯罪嫌疑人李果交代,他剛來通遼市工作時,感覺人地生疏,如若在此長期發展需要結識朋友和拓展人脈關系,于是他利用曾在烏蘭浩特市使用的QQ群號碼,更改名稱為“通遼兼職通訊錄”,為了保持QQ群的熱度和關注度以便吸引他人加入,李果便在群內和空間上傳色情圖片和淫穢視頻文件,并發展管理員,最多時達13人,其群內成員也時常在QQ群內上傳色情圖片和淫穢視頻文件,群內網友們相互交流的內容也低俗不堪。警方查處時,該QQ群已累計上傳色情圖片數百張,淫穢視頻文件73個。
調查中,民警還驚訝地發現,群內涉案成員中有兩人竟然是父子關系。父親杜明離婚數年,其子杜浩然在呼和浩特市讀大學,且是該群的管理員之一。為慎重起見,民警對父子二人分別進行詢問,最終確定該父子分別用各自的QQ帳號加入“通遼兼職通訊錄”QQ群,直到警方進行調查,父親杜明才知道他和兒子都在這個群內討論男性間的話題和就感興趣的問題進行交流,兒子還是自己的管理員。
警方偵查中還發現,群內有七八名女性網友非常活躍,她們在群內聲稱做“兼職”,其實就是賣淫。她們年齡在20歲至30歲之間,多數家在通遼當地,但常年住在小旅店、網吧和茶吧等地,用“兼職”的暗語在網上招嫖,嫖資一般在200元至500元之間。
建立者管理者和主要傳播者都要被追責
據辦案民警介紹,在涉案的QQ群管理員中,其中一名女孩才25歲,是通遼市某高校畢業生,現在企業工作,目前還在準備公務員考試。當警方向她詢問時,她認為,自己雖是管理員,但在群內并不發表言論也不上傳涉黃圖片和視頻,應該沒有違法。還有一名管理員是一名男青年,他稱在其不知情的情況下,被群主拉為管理員,直到警方對他進行調查,他才知道。目前他正準備參軍應征入伍,他向警方詢問,此事對自己參軍是否有影響?
對此,科爾沁區公安分局網安大隊教導員葉松告訴記者,根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利用互聯網、移動通訊終端、聲訊臺制作、復制、出版、販賣、傳播淫穢電子信息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二)》中強調,利用聊天室、論壇、即時通信軟件、電子郵件等方式,實施上述行為的,亦以傳播淫穢物品罪定罪處罰。記者調查發現,不少市民和網友獲取視頻,是通過QQ的群郵件功能或者MSN的聊天組,但民警表示:這樣做也有法律風險。根據新司法解釋,利用互聯網建立主要用于傳播淫穢電子信息的群組,成員達30人以上或者造成嚴重后果的,對建立者、管理者和主要傳播者依照規定以傳播淫穢物品罪定罪處罰。如果上述兩名QQ群管理員被追究刑責,那么會影響到其考公務員和參軍。
他還提醒廣大網民:網絡淫穢色情違法犯罪活動對網絡環境和社會文化環境的破壞性極大,對網民、特別是青少年網民的負面影響極其惡劣。網絡淫穢色情違法犯罪活動還容易引起其他的違法犯罪活動,不利于社會的和諧穩定。希望廣大網民自覺遵守相關法律法規和社會道德,文明上網、健康上網,共同預防和打擊網絡淫穢色情違法犯罪活動,努力營造健康、文明、和諧的網絡環境和社會文化環境。
(文中涉案人員均為化名)
記者 張鐵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