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少妇极品熟妇人妻无码/少妇被躁爽到高潮无码久久/国产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

正在閱讀:中國第一架飛機的制造者竟然是蒙古人
分享文章

微信掃一掃

參與評論
0
當前位置:首頁 / 文章 / 后旗歷史文化 / 正文

637411433828068430450262439.jpg

信息未審核或下架中,當前頁面為預覽效果,僅管理員可見

中國第一架飛機的制造者竟然是蒙古人

原創 mingyu2019/04/14 16:01:43 發布 IP屬地:未知 來源: 作者: 4258 閱讀 0 評論 4 點贊

你可知道,中國航空業的開創鼻祖是一位蒙古族人? 你可還知道,鼎鼎大名的波音科技制造廠的第一位工程師竟然是咱們蒙古人。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航空業取得的輝煌業績,世人都是有目共睹的。但若是問中國航空業是怎么起始、第一架飛機的制造人是誰,很多人都會一無所知。


中國第一架飛機的制造者竟然是蒙古人


中國第一架飛機的制造者巴玉藻(1892~1929),蒙古族,內蒙古赤峰克什克騰旗人,1892年生于江蘇省鎮江市,他勤儉辦事,待人誠懇,平易近人,愛好文學、古詩、書畫和體育運動等。其祖父、父親是蒙古八旗軍武官,其父巴煥庭世襲正紅旗六甲防御,精通滿漢文,工書法,實職軍中掌印文書,為人忠厚老實。巴玉藻自幼聰穎,1905年僅有13歲的他考入南京水師學堂讀書,1909年,17歲的巴玉藻因為品學兼優,被選派英國留學,學習制造船炮;次年,又考進維喀斯阿姆斯特朗學院學機械工程;不久,入維喀斯工廠實習。


中國第一架飛機的制造者竟然是蒙古人


巴玉藻羨慕飛行家的生活,有閑空時便買些航空書籍、雜志等來看,對航空事業產生濃厚興趣。1912年暑假,他與同學王助湊錢,到離廠不遠的溫德爾門湖上跟飛行家波特爾飛行了一次。自此,他與航空事業發生興趣,決心做航空第一蒙古人。


中國第一架飛機的制造者竟然是蒙古人


1915年,由于歐洲爆發戰爭,巴玉藻與同學王助、王孝豐、曾貽經等由英國轉到美國深造。9月,巴玉藻、王助、王孝豐三人考入麻省理工學院航空工程系第二期,學習、研究飛機制造,后來曾貽經也來到學院研究飛機內燃機。該院課程相當繁重,但巴玉藻聰穎好學,對實習非常認真,從設計、制造到鉗工、鍛工工藝等無不深入實際鍛煉。他經常到飛機廠車間,有時鉆入煙囪,搞得一身黑灰油垢。他學習成績十分突出,僅9個月時間就修完了全部課程!


中國第一架飛機的制造者竟然是蒙古人


1916年取得航空工程學碩士學位,還被舉為美國自動機工程學會會員。畢業后,巴玉藻被美國的寇提司飛機廠聘為設計工程師,繼而又被通用飛機廠聘為總工程師;他的同學王助也被美國的波音飛機廠聘為第一任總工程師。由于巴玉藻努力工作和實踐,學到了創建飛機制造廠的豐富經驗與成熟的建廠計劃。1917年冬,巴玉藻毅然辭去兩家飛機廠高級職務與優厚待遇,回國開創自己的飛機制造業。

巴玉藻等四人回國后,巴玉藻任主任,在巴玉藻的要求下,海軍部撥款5萬元作為開辦費,在福建馬尾創辦了一個小規模飛機制造廠,附屬于福州船政局。

1918年2月,海軍部任命巴玉藻為海軍飛機工程處主任(處長),負責設計、教學等,王助、王孝豐、曾貽經為副主任(副處長)。


中國第一架飛機的制造者竟然是蒙古人


巴玉藻注重培養技術人才,他與王助等先從船政局內挑選技術上等的機械工、鉗工、油漆工和木工等四、五十人,分專業進行訓練,使他們成為我國第一代飛機制造的技術工人。建廠后,他認真吸收歐美各航空研究所的最新科學成果,大膽進行技術革新,克服各種困難,終于在1919年8月15日,制成我國最早的一架“甲型一號”雙桴雙翼水上飛機,它是以雙桴為支撐體由水面滑行繼而升空的飛機,功率100馬力,載重量1063公斤,最大時速126公里,配有雙座雙操縱系統,供飛行教練用。


中國第一架飛機的制造者竟然是蒙古人


同年冬,孫中山先生的侍從武官、航空局長楊仙逸來到福州馬尾飛機工程處親自駕駛了這架飛機,并取得成功。他的評價是:“飛行高度不過千尺,操作難于就范”。其實,美國寇提司、通用、波音三廠此前所產具有世界水平的飛機多為巴玉藻、王助等參與設計、制造。

因此,這架飛機的性能、質量并不比以前他們在美國設計、制造的差。第一架水上飛機制造成功后,巴玉藻總結制造第一架飛機的經驗教訓,充滿信心地繼續制造水上飛機,注意提高制造質量。于1920年5月又制出雙桴雙翼水上“甲型二號”飛機,請英國飛行員試飛成功,節省不少人力和物力。921年2月,“甲型三號”雙桴雙翼水上飛機制成,由我國航空員曹明志、吳汝夔駕駛試飛成功;后又聘德國人享克和柏爾司徒試飛,他們都認為飛機質量不錯。1922年1月又制成新型雙桴雙翼水上飛機,定名為“乙型一號”。


中國第一架飛機的制造者竟然是蒙古人


同年春,巴玉藻與王助共同設計了世界上第一個水上飛機浮站,以解決海軍當局調用水上飛機駐泊的難題。浮站高8.1米,長21.6米,寬10.8米,吃水0.9米,飛機進出極為方便。1923年在上海,孫中山接見了他,巴玉藻深受慰勉和鼓舞。


中國第一架飛機的制造者竟然是蒙古人


據福州市郊區交通局編的《交通史譚》記載:“1926年飛機工程處制造的飛機即由我國飛行員林安試飛、教練均獲成功”。至此,飛機工程處已制8架水上飛機,除2架失事外,其余經海軍部人員檢查,均達設計標準,飛行都很正常。1927年1月,飛機制造處制成“江鳧”號飛機,4月制成“江鷺”號飛機,9月制成“戊型”號飛機,試飛均得順利。1928年6月,“海鷹二號”飛機制成。至此已制造12架水上飛機,其質量不斷進步,巴玉藻在演講稿中提到:“我們從不肯使我們的出品在制造上落在西洋出品之后,這一層我自信勉強的做到了”。此時,巴玉藻奉命前往德國參加1月7日至28日的柏林第二屆國際航空展覽會。在大會期間,他潛心研討各國設計的長處,特別是新式單翼飛機的資料均一一繪制草圖,準備回國后設計制造,會議結束后,他又去比、瑞、英、法諸國考察航空事業,并購買一批機器設備。1929年3月造成“海雕”號飛機。同月8日巴玉藻由馬賽港乘船經蘇伊士、中東、印度、香港回國。在國外期間,他已中了慢性藥物的毒,回到上海后面部開始浮腫,但他自我感覺還無明顯不適之處,這時他欣慰的是海軍部批準了制造單翼飛機的計劃和經費。


中國第一架飛機的制造者竟然是蒙古人


回到馬尾后,巴玉藻日夜趕繪單翼飛機設計圖,圖未畫完,就病倒了,經名醫診治,斷為腦部中毒,極力搶救無效于1929年6月30日正午與世長辭,時年37歲,他一生為祖國設計制造了六種型號共14架飛機,是把自己一生獻給了中國航空事業的蒙古人!


中國第一架飛機的制造者竟然是蒙古人


巴玉藻設計制造的大部分飛機交付給海軍供教練飛行使用,而且參加了北伐部分戰斗。飛機性能相當先進,有些方面超過當時歐美國家設計生產的飛機;他創建了海軍飛潛學校飛機制造專業班,為我國培養了第一批航空高級專業人才;巴玉藻與王助共同設計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個浮塢(供水上飛機用的浮站),他在航空業上創造的輝煌業績使其深受后人學習、欽佩和紀念。


已有0人點贊

五角楓.jpg

0條評論

 
承諾遵守文明發帖,國家相關法律法規 0/300

專題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