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掃一掃
沿著西拉木倫河的脈絡,探尋科爾沁草原文明的起源,在民族血脈里,邂逅一片獨具魅力的土地。這里,是敖包相會秀女地;這里,雄渾壯麗與天齊。去草原策馬奔騰,去沙漠仰望星空,聽花海畔歌聲飄蕩,聞銀溪旁琴調悠揚。
通遼旅游產業的發展,如同一幅千變萬化、連綿不絕的畫卷,不斷擴展和延伸。今年以來,在自治區旅發委的大力支持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市旅游工作以打響“敖包相會的地方--通遼”為總目標,不斷挖掘文化旅游內涵,加大資源整合力度,規范旅游行業管理,加強旅游市場營銷,提高旅游行業綜合服務能力和服務品質,使通遼旅游美譽度持續提升。這里天更藍了,地更綠了,山更嬌媚了,水更柔情了,處處彰顯著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全國文明城市、自駕游目的地試點城市的獨特魅力。
旅游統計指標全面飄紅
2017年,全市旅游工作緊緊把握新常態下促進旅游投資和消費的政策機遇,立足資源優勢,注重發展實效,加快轉型升級,在全方位對外開放中旅游業競爭力持續提升。全年預計接待游客644.5萬人次,同比增長19%;實現旅游收入151.7億元,同比增長17.3%。其中自駕游游客預計為392.2萬人次,同比增長23.1%,收入92.1億元,同比增長19.1%,旅游指標全面飄紅。
全域旅游基礎不斷夯實
2017年,我市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秉持全域布局、全景覆蓋、全局聯動、全業融合的原則,創新思維、完善舉措,精準發力、夯實基礎,積極構建全域旅游發展格局,促進旅游業全區域、全要素、全產業鏈發展。在對全市旅游資源和產業發展充分調研基礎上,啟動了《通遼市全域旅游發展規劃》的編制工作;統籌推進庫倫旗和奈曼旗爭創自治區全域旅游示范區;在庫倫旗十個蘇木鄉鎮場成立了全市首批全域旅游創建辦公室,統籌領導全旗各蘇木鄉鎮場開展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工作。
重點項目建設穩步推進
“一帶一路”敖包相會主題公園建設策劃工作順利啟動;亞洲巴哈中國有限公司巴哈小鎮建設初步創意方案完成;庫倫銀沙灣旅游區完成景區回購工作,嘎海山水庫和機場項目已進入招投標階段;庫倫三大寺文化產業園項目完成地基工程;孟家段濕地旅游區沙湖國際垂釣中心建設完成并投入使用;僧格林沁王府復建項目有序推進;奈曼王府完成提檔升級和陳列布展并正式向游客開放;額侖草原旅游區完成投資7200萬元用于景區道路建設;孝莊溫泉城編制完成《概念性規劃》并召開了招商推介暨新聞發布會;玖玖滑雪場完成滑雪道等基礎設施,于12月份試營業。
產業融合領域不斷拓展
旅游+文化,組織專業及民間藝術團體進景區景點駐場演出500余場次。推出了全國首張自駕游原創音樂專輯《暢想科爾沁》以及具有濃郁科爾沁民族文化特色的視聽音樂會——《敖包相會的地方》科爾沁音樂巡禮;旅游+交通,全市建制村通瀝青(水泥)路全部建成,旅游景區的通達通暢比例不斷提高。國省干線公路、通景公路、觀景臺、停車區交通旅游標識系統日益完善。旅游+農牧,積極發展民宿接待戶,奈曼旗投資4500萬元,對寶古圖嘎查105戶實施了整體搬遷,并在搬遷原址建設獨具民族特色的民宿房屋;投資1300萬元,對孟家段水庫村87戶重點打造“漁家樂”模式,成為全市鄉村旅游發展成功典范。
旅游扶貧成效不斷凸顯
充分發揮旅游產業涉及范圍廣、拉動能力強、就業門檻低等特點和優勢,積極推動我市旅游產業走向脫貧攻堅主戰場。科左后旗散都蘇木車家村組織全村33戶貧困戶以金融扶貧貸款和扶貧資金入股草甘沙漠旅游區發展旅游產業,持續三年享受分紅;在開魯縣麥新鎮林發村新建集觀光、采摘、娛樂、休閑、農耕文化與紅色文化為一體的“旅游驛站”,為貧困戶優先提供就業崗位;發揮周邊精品景區帶動輻射作用,科學指導農牧民開展農家樂、民宿鄉村旅游,使科左中旗46戶、科左后旗24戶建檔立卡貧困戶順利脫貧,旅游扶貧工作得到了百姓點贊、各方叫好。
旅游宣傳營銷持續深化
持續唱響“敖包相會的地方——通遼”品牌,以舉辦重大節會為陣地樹形象,成功實施“通遼文化旅游季”,舉辦了58項富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旅游節事活動,推動了我市一日游向多日游、一季游向四季游、觀光游向深度游、景點游向全域旅游升級。以“走出去、請進來”為契機擴影響。“走出去”組織企業參加了十余個國家、自治區、聯盟城市舉辦的旅交會、展覽會;赴二十余個重要客源城市進行旅行商回訪和覆蓋式宣傳,召開專場旅游推介會,與當地旅行社簽訂游客護送協議。“請進來”力促賽事、評選、展覽等活動及旅游專列來到通遼;利用節事平臺邀請多地來通旅游促銷、考察交流,積極開展品牌營銷。
公共服務體系不斷完善
加快風景道建設步伐。科爾沁500公里風景大道自駕游服務系統一期工程順利實施,9個自駕車營地投入運營,南北兩個門戶區、旅游小鎮、觀景平臺等項目已投入使用。
智慧旅游建設助力行業發展。成立了通遼市智慧旅游工作領導小組,全面統籌推進我市智慧旅游建設工作;發揮通遼旅游微信公眾平臺宣傳便民作用,全年發布各類信息1000余篇,并推出多類宣傳專題,平臺關注人數已達7.4萬余人;全市4A級景區全部接入國家和自治區旅游局視頻監控系統,重點景區和自駕車露營地均實現WiFi網絡全覆蓋。
抓好旅游廁所建設。全年累計投資1525.9萬元,建設旅游廁所44座,其中AAA級3座,另外,地方采購移動廁所20座,已全部投入使用。
旅游市場環境不斷優化
健全旅游綜合執法體系。在庫倫旗試點,成立了旅游警察、旅游巡回法庭、旅游工商分局,取得良好效果,為下一步在全市全面推廣奠定基礎。設專人受理旅游投訴,健全旅游投訴和案件辦理機制,全年接到投訴5起,已全部辦結。
積極開展文明旅游活動。認真貫徹落實國家旅游局開展文明旅游工作部署,多次印制下發文明旅游宣傳品,組織志愿者進社區、廣場、景區開展宣傳活動,為全市游客文明出行及文明旅游宣傳造勢。
完善旅游安全應急體系。組織全市旅游系統規模最大的一次消防安全應急演練,檢驗應急預案相關環節的銜接。建立部門聯動機制,強化安全保障措施,提高保險保障水平,全年組織安全生產檢查16次,為游客構建一張旅游安全保障網。
區域旅游合作實現共贏
進一步加大區域旅游資源整合力度,在霍林河召開了首屆蒙東五旗市區區域旅游合作會議并舉行了蒙東五旗市區旅游聯合推介會,與阿魯科爾沁旗簽署了旅游戰略合作協議,與云南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簽訂了“全域旅游重點項目投資合作框架協議”;在奈曼旗成立了“蒙冀遼旅游區域聯盟”,簽署了《蒙冀遼旅游區域聯盟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并采取多種方式開展互訪和交流,與環球國旅、平安國旅(錦州)、錦州首都國旅等多家旅行社簽訂了意向性合作協議。通過區域合作,使我市競爭活力不斷增強,個性張力日益彰顯,綜合實力持續提升,在加強區域聯系互動、推進經濟協作共贏方面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旅游品牌影響不斷擴大
2017年,我市積極參加評選,擴大旅游美譽度。在“2017年首屆壯美內蒙古旅游景區評選”活動中,大青溝旅游區、庫倫三大寺、孝莊園、敖包相會可汗山、扎旗山地草原、奈曼王府入選“最美旅游景區”;在首屆特色旅游商品博覽會中國特色旅游商品大賽上,罕山食品集團公司生產的香辣牛肉醬獲得了銅獎;在第十四屆蒙古族服裝服飾藝術節上,我市高雅文化傳媒代表隊奪得了團體表演金獎、現代蒙古族服裝服飾銀獎,通遼市旅發委獲得優秀組織獎;在第四屆內蒙古品牌大會上,科左中旗孝莊園文化旅游區入選“10個2017內蒙古名片優秀文化旅游景區品牌”;在第四屆中國汽車(房車)露營大會上,科左后旗草甘沙漠景區汽車運動營地被評為四星級運動營地,這也是內蒙古自治區第一家高等級汽車運動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