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掃一掃
二線城市高房價之憂:易致產業空心化
一個城市房價的高低與該城市的產業結構有緊密關系:服務業占比高,房價往往也比較高。
反之,房價的高低對該城市的產業結構也有很大的影響:如果房價過高,可能會導致產業空心化。
高房價的陷阱
中國指數研究院近日發布9月中國房地產指數系統百城價格指數報告。報告顯示,9月,房價排在前10名的城市為北京、上海、深圳、三亞、廈門、廣州、杭州、福州、南京和溫州。
其中北、上、深單價均在3萬元以上,三亞和廈門均超過2萬元,其他城市介于1.3萬到1.8萬元之間。此外,排在第13位的是珠海。
三亞、廈門兩個二線城市的房價超過了廣州,珠海的情況超過了很多省會中心城市。
廈門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丁長發對《第一財經日報》分析,房價的高低,要與該城市的產業結構、地位和收入水平相適應。北京和上海作為全國的中心,吸收的是全國乃至世界的資源,深圳則是金融中心和全國高新技術產業最好的城市,這些城市房價雖高,但與其城市地位和發展水平是相適應的。
相比之下,像廈門、三亞、珠海等二線城市,房價已經遠遠超越了其城市的產業發展和收入水平,過高的房價反過來會影響到城市的產業結構,尤其使得實體制造業的生存環境惡化,甚至導致產業出現空心化。
丁長發說,在廈門,大部分人的收入都不高,高房價低收入讓很多人才進不來。
例如,廈門的外貿出口占據福建的半壁江山,外貿企業又以民營中小企業為主。目前,很多從事外貿行業的大學生收入都在每月四五千元左右,與廣、深有不小的距離。
“要不是父母贊助買了個公寓,我這點收入在廈門根本買不起房子。”家住廈門湖里區殿前街道的陳小姐說。
由于房價高,做房地產來錢快,過多資金和資源都涌向了房地產業,從而對實體制造業形成了“擠出效應”,經濟發展更加畸形。
福州大學房地產研究所所長王阿忠說,一些地方實體經濟不好,形成惡性循環:錢都跑到地產去了,這幾年政府和企業靠發展房地產,反過來就更沒動力發展好實體經濟。
2013年,廈門市房地產投資531.8億元,占全部固定資產投資1347.54億元的39.5%,剛好占第三產業投資的半壁江山。當年房地產業實現增加值271.4億元,增長12%;占全市GDP的9%,對第三產業的GDP貢獻率為22.7%。
丁長發說,短期內雖然可以看到房地產讓GDP增值、財政收入增加,但長遠來看,這不利于經濟可持續發展,也不利于產業的轉型升級。
三亞的情況更為嚴重。作為房地產依賴度最高的一個城市,今年以來持續下滑的樓市對三亞經濟產生了比較大的影響。數據顯示,上半年三亞GDP增速為4.1%,低于全年預期目標5.9個百分點。
上半年,三亞市商品房銷售面積44.5萬平方米,同比下降36.8%,導致房地產業增加值下降15.1%,從而拉低GDP增速 3.8個百分點,成為影響全市經濟放緩的主要因素。
實體制造業是根本
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研究員嚴躍進告訴本報,房價過高一方面會帶來地價的上漲,從而抬高制造業用地成本。另一方面,制造業需要大量的生產工人,過高的房價必然帶來房租乃至整體生活成本的上升,這對制造業的發展十分不利。
與廈門、三亞、珠海等地相比,內陸一些城市如長沙、成都、重慶等地比較低的房價,也由此成為制造業發展的樂土。例如長沙目前市區的房價也只在六七千左右,甚至還趕不上浙江、福建的很多縣城的水平,但長沙近年來一大批裝備制造產業蓬勃發展,涌現出了三一重工、中聯、山河智能等裝備制造企業,近年來長沙的經濟也高速發展,進入到全國前20行列。
“實體制造產業發展得很好,城市經濟對房地產的依賴度也就降低,從而進入到一個良性循環。”丁長發認為,一個國家、地區的長遠發展還是要靠強大的實體制造業,例如德國在西歐各國中制造業最強,經濟發展也最為健康,這幾年美國也出現了再工業化的過程。
福建省省長蘇樹林在今年初也指出,廈門要“又富又美”,一定要優先發展第三產、優化發展二產,不發展二產沒有出路;不發展二產,廈門強不了;不發展二產,廈門三產沒有服務對象。
房產商、中駿置業(01966.HK)董事長黃朝陽日前也表示,一個城市有沒有未來,有沒有創新能力,最核心的一個判斷就是應屆大學生會不會來到這個城市。如果廈門島外的房價過高,就阻擋了大學生進來,會減少廈門的創新能力。
自定義HTML廣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