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沒荒可開的時候,只好活人搬弄死人,把陰宅從田里請到不能種地的地方去。于是,出現了好長一陣子遷墳運動。遷墳,死人不愿意也說不出來。可活人就不一樣啦。按民間習俗
老通遼招幌 名人題寫光耀門楣 招幌,是招和幌的合稱。招,招牌。又叫字號。大店鋪,招牌也大,黑漆金字,懸于門楣
日偽時期通遼街道 第一次出現“通遼”這一地名 民國二年(1913)1月25日的《黃仕福為開放鎮
話說通遼鐵路 “火車一響,黃金萬兩”。這是一部小說里的話,這句話曾經像如今趙本山小品里的“包袱”一樣,在大人小孩中廣為流
老通遼鄉音鎖談 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不同地區的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方言。通遼,是一個移民城市,人口來自遼寧
老通遼的老旱煙 飯后一袋煙,賽似活神仙 舊時,人稱東北有三大怪:窗戶紙糊在外,養活孩子吊起來,十七八的姑娘叼
通遼建鎮時,已經進入民國時代,讀書的目的,已經不再是走科舉之路繼而走向仕途。尤其是對于大多數早期來通遼經商、耍手藝的人,讓子女讀書更注重其實用性——不要求有多大
“李善人”與圓通寺 圓通寺位于向陽大街與永安路交角西南側,現通遼市人民醫院院內。 做為寺廟的正式名稱,“圓通寺”幾個字從建
作為區域中心城市,通遼城可謂八方輻輳,不論城周邊的老百姓,還是遠在各旗縣的農牧民,趕集、辦年貨,賣牲畜、糧食、皮張,都要進城到通遼。于是,就興旺了提供住宿、吃飯
金沙夕照 通遼城南有一道沙帶,從民航路起逶迤向東,橫亙在鐵路南側,人稱南沙坨子。 這條沙帶是通遼建城之前就有的,在當初
舊時,很多城市都有自己的“八景”,也就是把八種最能代表城市特點的人文、自然景觀,分別起一個有詩意的名字。最著名的如老北京的“燕京八景”、杭州的“西湖八景”、南京
大味必淡與人生百味 ——王玉濤散文集《廟會》賞析 鄭學仁 讀玉濤兄的散文集,是一種很輕松很愉悅的體驗。雖然我們
2013年5月27日《科爾沁都市報》 1946年3月,新四軍老三師三團三營解放通遼。 3月的通遼,正值天寒地
“丑牛”命運,龍馬精神 ——品讀王玉濤 捧我手里的,是王玉濤先生所著即將出版的《庫倫象教寺彩繪賞析》。在斑駁的歷史遺跡
朋友關修仁贈詩 讀玉濤《回眸老通遼》 4月16日晚,老友修仁、祥成、慶華 小聚,酒至半酣,子夜方歸。17日晨,
1945年,日本侵略者在中國的處境已是四面楚歌,但其仍不甘失敗。8月11日,為了阻止蘇聯紅軍的進攻,悍然掘開開魯縣蘇家堡西遼河大壩,使開魯、通遼、東科中旗等多處
記得我上小學時讀過一本不太厚的小說,叫《移花接木》,故事情節都忘記了,只記住有一個特務,裝扮成賣魚的,在臭魚爛蝦里放入了鼠疫菌。在這本書里還提到了內蒙古通遼。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