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掃一掃
今年以來,科左后旗依托黃牛主導產業推動貧困人口脫貧致富,積極落實產業項目,積累了一些好的經驗做法。
資金變基金扶貧模式。雙勝鎮整合“三到村三到戶”項目資金439萬元,以入股合作社的形式,為366戶無勞動能力的貧困戶購買基礎母牛。每頭12000元購置,每年為每戶貧困戶分紅1500元,三年后收回全部項目資金,用作扶貧資金,從而實現基金不流失、可長期使用,確保貧困戶不返貧。
資金變資產扶貧模式。努古斯臺鎮利用“三到村三到戶”項目資金為73戶無勞動能力、無貸款條件的貧困戶購買基礎母牛134頭,牛歸貧困戶所有,由15戶養牛大戶托管代養三年。期間,養牛大戶每年每頭牛給貧困戶分配收益1800元,同時倡導貧困戶集中使用收益,用于購置小母牛,實現滾動發展。
資產變收益扶貧模式。巴嘎塔拉蘇木積極與養牛合作社溝通,合作社以自有資產作抵押,為4個嘎查19戶無勞動能力、無貸款條件的貧困戶辦理金融貸款95萬元,統一購進基礎母牛57頭。母牛由合作社代養,貧困戶以金融貸款入股,每股5萬元,每年可得分紅5000元。三年后,貧困戶可用所得分紅購買基礎母牛繼續托管代養,也可自養,實現收入持續穩定增長。
(記者 卓琳 通訊員 烏吉斯古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