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掃一掃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官方網站近日連續發布4批20個食品藥品類謠言匯總。這些謠言涵蓋肉食、水果、飲料、蔬菜、食油、茶類等多個食品門類,呈現三大特點:“致癌”成為造謠傳謠者“包裝”謠言的常用詞匯,微波爐、牛奶、魚腥草、自來水中的氯等都被貼上了“致癌”的標簽;在時令季節,西瓜、黃瓜、柿子、棗等果蔬經常無辜“躺槍”,每逢熱銷季節,“西瓜打針”“無根豆芽有毒”等謠言就會死灰復燃;蝦、蟹、雞等肉類食品經常被造謠者以變種、變異為噱頭瘋傳網絡,并生成多種版本。
近年來,食品安全領域謠言成為網絡謠言的重災區,有數據顯示,網絡謠言中“舌尖上的謠言”占45%。網上食品謠言多、傳播快,一個重要原因是違法成本低。業內專家建議進一步加大信息公開力度,壓縮食品安全謠言生存空間。同時,治理食品安全謠言一定要下重拳,需要社會各界力量共同參與,建立社會多元主體共治謠言的長效機制,讓政府部門、專業人士、相關企業、新聞媒體和社會公眾形成合力。
文/齊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