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掃一掃
|
||
春天,播種希望的季節。對我市農牧民而言,今年種植、養殖或將面臨更多變數。玉米價格持續走低,肉羊價格跌宕起伏,如何實現農牧業供給側改革“落地”,讓農牧民獲取更穩定的收入?日前,記者走進春耕一線,走進牧戶家中,對話農牧民,捕捉全市農村牧區這個春天的新變化。 敖包蘇木: 玉米地種出新希望 四月中旬,春耕大忙。在科左中旗敖包蘇木關家窩堡嘎查一處大棚內,綠油油的辣椒苗長勢旺盛,再過幾天,就將移栽到大地里去了。這里本是農民賀虎家的玉米地,今年卻扣起了大棚。 去年,玉米價格讓種植戶們傷了心。賀虎家48畝地玉米,毛收入才3.6萬元,去掉成本,不掙反虧。開春以來,賀虎一直在琢磨:今年種什么,效益才穩定。在蘇木和村里的支持下,通過考察,他走上了在玉米地里扣大棚種植特色作物的新路子。 “一個棚1200多平米,一平米的紅干椒苗兒最低也得30塊錢,就這一茬兒,我這三個棚能收入10多萬。” 賀虎今年打算在大棚內種植三茬作物,育完秧后種植花卉,花卉賣完后種植晚蔬菜。 今年,在敖包蘇木,像賀虎這樣跟玉米說“再見”的農民不在少數。該蘇木在五家子、關家窩鋪嘎查發展紅干椒種植3000畝,目前有23個這樣的大棚正在育苗,每個大棚面積約1200平方米,可供170畝紅干椒栽植。同時,擴大了中藥材、紅干椒、糯高粱、花生等特色農業種植面積,形成“一村一品”的區域特色。 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改革,農業結構調整至關重要。今年,我市突出糧改飼、糧改經,糧食生產向更加注重市場需求和養殖需求轉變。全市壓減籽粒玉米70萬畝,玉米生產面積控制在1250萬畝,糧食總產穩定在140億斤。賀虎正是按照這一政策的導向做出了新的選擇。 散都蘇木:調結構調出新效益 “這兩年,大家都很迷茫,不知道種點啥,看到示范戶種花生掙了錢,今年,都打算減少玉米種植面積,改種花生呢!” 在科左后旗散都蘇木西布日吐嘎查花生種植大戶包占海家中,村黨支部書記尹文濤對我們說,由于這幾年花生的價格相對比較穩定,再加上示范戶的引領,今年村里180多戶農民計劃種植花生,希望通過調整種植業結構發展特色種植來增加收入。 包占海去年種了80多畝花生,僅這一項就收入近10萬元。嘗到甜頭的包占海今年將種植面積進行了大調整,種了140多畝的花生,20多畝的 本報記者 牧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