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女輕信詐騙電話 14000元“蒸發”
轉載
安娜于 2016/11/30 08:37:54 發布
IP屬地:未知
來源:科爾沁都市報
作者:瑪拉沁信息網
1085 閱讀
0 評論
0 點贊
近日,在科爾沁區公安分局東郊派出所轄區某肉食品加工企業打工的韓女士接到一個“****110”的電話,對方自稱是某某公安局的,先是問韓女士去年身份證是否丟失后補辦,并說出韓女士的詳細個人信息,最后稱,有不法分子利用韓女士丟失的身份證開辦的銀行賬戶涉嫌一起洗錢案件,讓韓女士帶著銀行卡到柜員機操作,立即把卡里的錢轉入安全賬戶……
韓女士回憶:當時自己也是將信將疑,但電話號碼有110,且掌握她的個人信息,再說確實自己丟失過身份證。于是將自己僅有的14000元存款全部轉移到所謂的“安全賬戶”。當繼續撥打上述電話時,電話已無法接通。
東郊派出所民警提醒:這是一起典型的詐騙案件,如果回溯電話線路,這個“110”結尾號碼的電話,其實是用軟件改的號碼,是一種VoIP通訊技術線路。循著線路往上找,就是詐騙團伙。他們租用該線路,利用近似公安機關的虛擬電話號碼,迷惑不明真相的市民,達到詐騙錢財的目的。
警方提醒市民:不要輕信來電顯示的號碼。在接到此類電話時,要注意多方核實對方身份,不要轉賬,不要去ATM柜員機操作。警方強調,市民如果接到了“區號+110”的電話,要求提示按鍵進行咨詢。您千萬別信這是公安局110打來的電話。110電話是公共服務類電話,一般只是接聽電話,受理報警和投訴,不會出現直接撥打市民手機的情況,且不會出現“區號+110”的情況。這是不法分子使用改號軟件打來的詐騙電話。凡是自稱行政、執法部門來電要求轉賬、匯款的,都涉嫌詐騙;凡是未經認證的網站發布購物、購票信息的,都涉嫌詐騙;凡是通過電話、網絡等方式要求轉賬、匯款到陌生人銀行賬號的,都涉嫌詐騙。司法機關都不會電話辦案,更不會設立“安全賬戶”,絕對不會打電話要求群眾轉賬。另外,一些店面和網商常利用掃二維碼就購買商品打折優惠或贈送禮品的方式營銷,請市民一定要慎重,因為掃碼后個人信息極易泄露。
記者 張鐵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