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掃一掃
如何改變過去點對點的扶貧模式,將貧困戶從狹隘的生產空間、生存空間和發展空間中解放出來?日前,科左后旗對這個問題給出了解決的新思路。
該旗積極探索資產收益扶貧新舉措,通過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合作社在精準扶貧中的主力軍作用,把市場機制和資本運作模式引入農村,大力推進“企業+合作社+農戶+基地”的產業化經營模式,鼓勵涉農企業、合作社帶動吸納更多貧困戶,讓其享受分紅、就業、產品回購等多種收益。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科左后旗在探索資產收益扶貧過程中已取得一定成效。其中,作為國家級示范社的馬蓮河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經營模式效果較好。該合作社按照“群眾自愿、土地入股、集約經營、收益分紅、利益保障”的原則,引導喪失勞動能力和自身耕作效率低的農戶和貧困戶,以土地經營權入股,促進規模化經營,并通過二次返利機制,穩定和強化了與農戶的利益聯結關系。因外出打工、缺乏勞動力而無法耕種的土地,由農戶委托給合作社耕種,所產糧食歸農戶,合作社通過標準化生產提高效益,解放勞動力,農民外出打工人均純收入可達1萬元以上,真正實現“兩頭增收”。
今年,針對部分缺乏勞動力而無法勞作的貧困戶,該旗積極推進土地流轉,切實為貧困戶提供收入保障。目前,該旗建立了1個旗級土地流轉交易中心和5個蘇木鎮級土地流轉交易中心,扎實推進土地流轉。全旗土地流轉面積達60萬畝。
不僅土地能托管,黃牛也能托管。把牛放在養殖場,貧困戶只需交養殖成本,剩下什么也不用管,每年還有一次分紅。這不是天方夜譚,這樣的好事就發生在科左后旗。
今年,該旗與養殖企業、養殖場協調,積極探索為貧困戶托管養殖黃牛的經營模式。茂道吐蘇木通和牧業采取“521”模式托管烏力吉塔拉嘎查38戶貧困戶的63頭牛。目前,已產牛犢15頭。“521”模式即5個統一,統一購牛、統一飼養、統一管理、統一監管、統一分紅;簽訂2個協議,即貧困戶與嘎查村簽訂委托養牛協議、嘎查村與企業簽訂托管養牛協議;貧困戶每年分一次紅,整個過程農戶不參與經營,參與監管,按協議每戶每年至少獲3000元以上紅利。目前,養殖場已為88戶貧困戶托管養殖黃牛170頭。
依托龍頭企業,大力發展庭院經濟,實行訂單生產,是后旗進行資產收益扶貧的又一個嘗試。該旗扶持的本地龍頭企業家和農牧業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蔬菜科研、生產、銷售為一體的科技型農牧業企業,今年,公司共扶持7個蘇木鎮、35個嘎查村、1135戶農戶發展庭院經濟,種植豆角、茄子、辣椒、西紅柿、秋葵等,并簽訂收購協議,種植面積達1703畝。其中,貧困戶564戶,種植面積433畝。目前,企業已與400余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簽訂了明年的訂單協議,年底前,訂單預計能達到1000戶,將進一步增加貧困戶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