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掃一掃
我市堅持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黨建制度改革的重要內容這一原則,以特色人才培養為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有力抓手,構筑通遼市人才“強磁場”,吹響了人才工程助推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集結號”。
我市依托蒙醫藥資源優勢,創新開展“市校合作”培養本土精英、“筑巢引鳳”吸納高端人才、強化服務激勵人才等系列工程。目前,全市已形成國內最大的蒙藥生產基地和蒙藥材種植基地,蒙藥成藥生產總量占全國的50%以上。積極探索建立“產教研融合、校企基地聯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已形成由1357名專業技術人才組成的蒙醫藥產業發展隊伍,其中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稱的292人,具有博士或碩士學位的133人;探索建立人才引進“綠色通道”,出臺了《通遼市人才引進工作暫行規定》,在自治區率先啟動人才公寓建設,建立了“政府主導、企業參與”的人才安居工程運營模式,已投入資金5億元,建設人才公寓1700余套;先后建立現代蒙藥產學研基地和生產成果轉化基地,建成蒙東地區蒙醫醫院聯盟,與國內及蒙古國合作醫院開展遠程會診、合作交流;大力扶持蒙藥物流企業和蒙藥材市場,搭建蒙藥電子商務平臺,實現“互聯網+”,拓寬蒙藥流通渠道;由政府主導設立蒙醫藥人才專項資金,爭取國家、自治區支持蒙醫藥事業發展項目資金,整合蒙醫藥人才培訓資金,用于培養和獎勵蒙醫藥人才,對知名專家、特殊人才,由當地財政給予定額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