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掃一掃
|
|||||||||
|
|||||||||
本報特約記者 趙文嘉 八月盛夏,科左后旗牛羊肥壯、瓜果飄香,遼河平原滿目蒼翠、生機盎然。極目遠眺,一座座整齊的村莊點綴其間,與自然美景融為一體,一幅和諧美麗的鄉村牧野風光展現在眼前,這是“十個全覆蓋”帶給科左后旗大地的嶄新變化。2014年以來,科左后旗委、政府按照自治區黨委的決策部署,將實施“十個全覆蓋”工程作為中心工作,從農村到牧區、到嘎查村到自然屯,拉開了一場改變落后面貌、改善農牧民生活水平的大會戰。該旗針對農村牧區面積大、少數民族人口多、嘎查村基礎設施欠賬多的實際,各族干部群眾以堅定的信念和必勝的信心,聚焦工作重心、聚集人員力量、聚合財力資源,圓滿完成了工程建設任務,使各族農牧民群眾得到了看得見、摸得著、享得上的實惠與幸福。 精心謀劃民生工程得民心 “十個全覆蓋”是重要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和發展工程,科左后旗作為國貧旗,面對貧困人口多、財政困難等諸多困難和問題,全力推進工程進度,確保工程如期高質量完成,讓老百姓過上幸福安康的好日子,一直以來都是科左后旗旗委、政府關心關注并不懈努力的方向。 為確保“十個全覆蓋”工程順利實施,科左后旗針對重點難點工作,在工程建設中多次召開推進會、現場觀摩會,形成了主要領導直接抓、責任領導重點抓、牽頭單位具體抓、協作單位配合抓、全旗上下聯動抓的格局。旗鄉村三級干部進村入戶摸底分類,對嘎查村和自然屯“十個全覆蓋”工程建設內容進行逐村對照核實,按照“缺啥補啥、產業配套、一步到位”的要求,特別是對新增的自然屯的建設內容、投資概算、規劃意見進行了詳細匯總,經領導小組反復審核后,由旗委農工部牽頭逐村落實建設內容、實施單位、完成時限等。各地各部門嚴格按照規劃要求分項落實,確保工程項目建設有序推進。同時,根據新增自然村屯和提檔升級嘎查村實際情況,將“十個全覆蓋”工程總體規劃與新農村新牧區建設、產業發展、扶貧開發等科學對接、同步推進、統籌安排。對實施的嘎查村,逐村編制施工規劃,明確工程量、資金量和完成時限。對實施的具體項目,按照村莊規劃審定其建設內容和標準,確保規劃的嚴肅性和針對性。 大力推進鄉村舊貌換新顏 走進科左后旗各個行政村屯,到處可見 “十個全覆蓋,幸福到家來”這樣的標語,這些令人激昂奮進的口號不僅書寫在每個新農村的院墻上,更是深深地刻在每個人的心里,付諸于每名干部群眾建設家園的行動中。“十個全覆蓋”工程實施以來,從四大班子到蘇木鎮、嘎查村組,科左后旗廣大黨員干部沒有正式休過一個雙休日,“白加黑”“五加二”,在干部的身上,不是簡簡單單的口號,而是他們工作狀態的真實寫照。 該旗實行普通干部、科級、處級“三級聯動包嘎查村”模式,全旗共選派1944名黨員干部。其中,處級干部19名,科級干部350名。19個蘇木鎮場分別派駐由一名旗級領導為組長的工作組,283個嘎查村分場分別派駐一個由科級領導干部為組長的工作組,并明確2名長期駐村干部。同時,旗委組織部還選派262名年輕優秀的黨員干部到嘎查村擔任“第一書記”,重點推進“十個全覆蓋”、產業發展、扶貧攻堅和黨建工作。建立“雙四聯”模式包聯幫扶網絡,即市、旗、鎮、村四級包聯;包扶單位幫扶、“兩委”班子包聯、黨員干部直聯、工作組駐聯。旗級領導帶頭,對特困戶采取“一對一”“多對一”精準幫扶。正處級領導每人幫扶3個特困戶,副處級領導幫扶2個特困戶,科級領導干部每人幫扶1個特困戶,普通黨員干部每2人幫扶1個特困戶,確保戶戶有包聯責任人。印發了工作制度,明確各工作組“干什么” 和“怎么干”的問題。以嘎查村(分場)為單位建立包聯幫扶臺賬,細化幫扶任務、完善具體措施、明確責任人和完成時限,實行“銷號式”管理,確保工作規范有序。出臺了《干部下基層工作組工作紀律》,嚴格執行請銷假制度。同時,加強監督管理。成立10個專項督查組,逐村巡回督查,及時發現解決問題。督查中發現駐村干部漏崗的,一次進行約談、兩次通報批評、三次進行組織處理。建立了“月調度、季分析、半年總結、年終考核”工作機制,嘎查村(分場)工作組每周反饋一次信息,蘇木鎮場工作組每半月召開一次聯席會議,旗級領導小組每月召開一次調度會推進工作。統一制作印發了下基層干部《民情日記》、重點工作臺賬、干部入戶調查登記表等,保證工作底數清、數據實。堅持把“十個全覆蓋”工程建設作為發現、培養和鍛煉干部的“試金石”,在工作推進落實中選人用人,重點檢驗干部的執行力和落實力,一大批優秀干部得到提拔和重用,在干部中起到了良好的導向作用,切實增強了干部干事創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危房改造是“十個全覆蓋”的重頭戲。在努古斯臺鎮哈拉嘎臺嘎查廟哈小組,一座座紅瓦白墻的新瓦房讓人眼前一亮,搬進新居的村民趙金倉邊收拾著院子邊說:“看著現在的房子心里暖乎乎的,我真是做夢也沒想到這輩子還能住上新房子。” 在危房改造中,該旗多渠道解決資金不足的問題。各級政府強化資金支持和貸款協調,將危房改造示范村全部納入財政“一事一議”獎補重點,對項目立項報批優先考慮、資金投入加以傾斜。積極協調信用聯社降低信貸投放門檻,加大貸款投放力度,鎮村干部出面協調、聯戶擔保、抵押等方式爭取貸款支持,解決建房資金缺口。 嘎查村與特困戶、“五保戶”簽訂協議,所需資金暫由鎮村兩級墊付,房屋建成后在補貼資金中予以返還。沒有資金、但有能力組織建設的危房改造戶,由改造戶自行協商進行幾家聯建。有富余勞動力、只能籌措部分資金的改造戶,采取以工代資、打工互助等形式,緩解資金不足壓力。對于特殊危房改造戶,發動全社會捐款。甘旗卡鎮魯根嘎查照日格勒圖一家拿不出錢搞危房改造,為這事兒一直很愁。后來,政府為他協調了1萬多元的低息貸款,加上政府補貼的2萬多元,他又自籌了1萬多元,很快就住上了寬敞明亮的新房子。 為同步推進危房改造和新農村新牧區建設,該旗按照“渠道不亂、用途不變、集中投入、各計其功”的原則,整合整村推進、連片開發、產業化扶貧、飲水安全、生態收轉等涉農涉牧項目資金4.7億元。其中,集中捆綁投向15個危房改造示范村項目資金1.3億元,使示范村達到路、樹、溝、墻整齊劃一,基礎設施、產業支撐和增收項目綜合配套。 僅今年上半年,該旗就完成危房改造4271戶。實施街巷硬化2729公里。安全飲水327處,校舍建設及安全改造9所,建設標準化衛生室、文化活動室和便民連鎖超市各52個。新建磚路158公里、院墻改造214.8公里、粉刷墻體130.5萬平方米、硬化路肩23萬平方米。建文化廣場21個,安裝路燈1103盞。農村牧區居民養老保險實現了全覆蓋,1326名80周歲以上老年人高齡津貼和36825人的社會養老保險按時足額發放。 全民參與共同打造美麗新家園 沐浴著盛夏的艷陽,記者走進甘旗卡鎮束力古臺嘎查,雪白的圍墻上“村民公約”“衛生公約”等標語格外顯眼;整潔的院落內,綠意濃濃的蔬菜、花草給村子平添了生機;路邊的樹蔭下,忙完農活的村民們笑聲不斷,暢談著“十個全覆蓋”帶來的幸福生活…… 嘎查書記蘇雅拉圖告訴記者,為了讓整潔的村落保持下去,嘎查劃分了各戶環境衛生責任區、綠化成果責任區,實施了“門前三包”的管理方法,同各戶簽訂了綠化成果歸戶管理、衛生管理責任區協議,成立了由村民、村干部組成的環境衛生指導評比小組,定期對各戶院落、責任區環境衛生進行評比打分,通過村廣播、宣傳欄通報評比結果。落實責任、構建機制,提升村民愛村、護村、建村的主人翁意識,實現了環境衛生管理的常態化。 “政府都幫我們建的這么好了,我們咋能不好好維護它呢!” “我每天都要把門口周邊掃一掃,要不然總覺得有什么事沒做似的。” …… 談起村容村貌,正在乘涼的村民們紛紛感慨。 走群眾路線,讓群眾理解、支持和參與,是“十個全覆蓋”工程順利推進的關鍵。科左后旗把組織發動群眾作為第一抓手,多形式、多角度、多層面地開展宣傳教育活動,充分激發群眾參加工程建設與環境衛生整治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采用懸掛展板、粉刷標語、文藝演出、繪制文化墻、出動宣傳車、發放明白紙、大喇叭廣播等多種宣傳方式全面發動群眾。把“十個全覆蓋”前后變化、組織群眾參加“美麗庭院”、美麗鄉村建設制作成122塊圖文并茂的流動展板,在各嘎查村屯進行宣傳。組織人員開展文藝創作,把“十個全覆蓋”等內容編寫成“三句半”“好來寶”,譜寫成歌曲。專業演出與業余演出相結合,充分利用流動舞臺開展下鄉演出134場次,旗、蘇木鎮舉辦“十個全覆蓋”知識競賽12場次。粉刷標語556條,繪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墻5000米,發放“十個全覆蓋”明白紙29000余份。旗信用聯社推出“十貸十不貸”的惠民政策,“美麗庭院”戶、“最美的農牧民”以及積極參與、支持工程建設的群眾可優先獲得貸款,提升了廣大群眾參與“十個全覆蓋”的熱情。為了發揮黨員作用,制作了農村黨員工作手冊,把各個村脫貧攻堅任務、“十個全覆蓋”任務、工程任務和重點任務倒排工時全部收錄其中,發到黨員手中,讓黨員們知道嘎查村里的重點工作是什么。吉爾嘎朗鎮馬蓮秋嘎查建小廣場涉及到擴地、柴草清理等諸多問題,本以為是一個工作難點,鎮村干部做好了打攻堅戰的準備。可意想不到的是,嘎查里的黨員不辭辛苦,走家入戶做群眾工作,還發動群眾一起說服不配合的少數人,很快,大家從幕后走到臺前,該拆的拆,該清的清,小廣場順利建成。 該旗專門制定了“十個全覆蓋”工程嘎查村管理辦法,在規劃建設、產業支撐、公共服務、文化培育、文明創建、素質提升、基層組織建設等方面探索群眾參與建設和管理的長效機制,確保工程持久發揮效益。各蘇木鎮(場)、嘎查村制定了符合自身實際的工程管理辦法,嘎查村實行嘎查村干部、黨員包路段制度,開展環境衛生整治專項行動。并將“門前三包”、定期清理垃圾、村屯環境衛生整治獎懲等納入村規民約,建立起農牧戶、管護隊、嘎查村、蘇木鄉鎮政府、相關部門“五位一體”的長效管理機制,形成“全民共建、多方共管”的格局。管理中,特別重視發揮農村牧區基層黨組織在實施“十個全覆蓋”工程中的宣傳、動員、組織、管理作用,對“兩委”班子實行定崗、定員、定責、定酬、定考核,有效地調動了基層組織和干部的積極性,促進了“十個全覆蓋”工程的順利實施。 植樹造林美麗鄉村更靚麗 該旗堅持把植樹造林與深入推進“十個全覆蓋”工程相結合,自三月下旬以來,科左后旗每天組織12000多名干部群眾,在609個村屯實施綠化造林,在249個已實施綠化的嘎查村屯開展補植工作。在國省干線、高速公路以及重要縣鄉道路栽植各類苗木83萬株,在旗域內所有通行的各級道路兩側實施綠化。同時,積極推進科爾沁沙地“雙千萬畝”綜治理工程建設,造林21萬畝,栽植各類苗木1500萬株,農村牧區人口人均達50株以上,退耕還林還草13萬畝。按照“一律半地下整地,能寬不窄、能密不疏、見縫插綠”的要求,把造林重點調整到村屯、城鎮及周邊和通道綠化。改進樹種,堅持“適地適樹、鄉土樹種、美化優先”的原則,減少楊樹比重,突出柳樹、樟子松、云杉以及果樹,楊樹比重減少到20%以下,柳樹和樟子松比重分別達到30%以上,其他鄉土樹種和經濟林比重達到20%。采取“整合項目資金、撬動社會資金、財政補貼資金、農牧民自籌資金”等方式,旗財政撥付造林資金7000萬元,撬動社會墊資和群眾自籌資金6800萬元。整合全旗300名護林員、74名森林公安干警、36名專職草原監理員和330名基層兼職草原監理員力量,全方位加強管護。實行邊造林邊落實權屬和管護責任,確保每棵樹都有人管護。 美麗庭院為新農村牧區再添彩 為了助力“十個全覆蓋”工作,打造美麗鄉村,去年7月,該旗婦聯琢磨出一整套務實管用的辦法。 “凈化、綠化、美化”“庭院美、室內美、廚廁美、身心美、村莊美”,旗婦聯分別制定了“有形量化”的具體標準,引導村民改變生活陋習、樹立科學文明的生活方式。 旗婦聯下發了《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創建“十全美麗庭院”、建設美麗鄉村倡儀書》,發放宣傳折頁、倡議書 、宣傳兜、海報等30000余份,制作宣傳標示牌10000余塊,在各家各戶門口及村屯醒目位置張貼“美麗庭院”創建宣傳畫15000多張。把“美麗庭院”創建與環境衛生整治相結合,通過開展“家庭清潔”集中整治行動,組織農村婦女徹底清掃庭院內外,清除各類垃圾及廢棄物。結合“和諧自我、和諧家庭、和諧鄰里、和諧村莊”建設,開展學習家庭、文明家庭、綠色家庭等各類“最美家庭”評創活動。 培育示范戶。通過村民自薦,村婦代會推薦,“兩委”班子審核,鄉村兩級婦聯走訪,確定基礎較好的戶作為“美麗庭院”建設示范戶,鄉村婦女干部和典型戶實行“一對一”幫扶,每天進村入戶具體指導,提升創建標準。示范戶創建達標后,每戶再帶動2-3戶,達到“撥亮一盞燈,照亮一大片”的效果。 創建“美麗庭院”,提倡庭院“四區分離”、養殖區“三分離”,剛開始,部分村民們很不理解。“美麗庭院”示范戶評出來了,村民們也心服口服了。 “根據院子大小和布局進行改造建設,劃分出生活區、養殖區、種植區和倉儲區。房前種植房后養殖,中間是住宅,兩側是倉庫。養殖區、種植區和生活區之間進行隔離。各嘎查村不搞一刀切,就近就地取材,木柵欄、木板墻、夾柵子、編籬笆各具特色。院子干凈利索好看了。”在“美麗庭院”示范戶、布敦花嘎查金文偉家,鎮黨委書記布仁吉力根興奮地解釋著。 經過一段時間的宣傳,旗婦聯、團旗委、旗衛生局聯手開展 “最美家庭”“最美志愿者服務隊”“好婆婆”“好媳婦”等評比表彰活動。誰家兒媳婦跟婆婆相處的好上電視了、誰家是“最美家庭”上光榮榜了……一時間,這些成了村民們茶余飯后的談資。大伙兒互相比、互相學的勁頭更足了。目前,全旗共涌現出自治區級“最美家庭”示范村1個;市級“美麗庭院”示范村2個、示范戶6戶,旗鎮級示范村95個、示范戶18000多戶。 產業支撐農牧民收入節節高 該旗堅持一手抓“十個全覆蓋”,一手抓主導產業發展,力爭實現每個嘎查村都有支柱產業,不斷促進農牧民增收。 南部蘇木鎮(場)以現代農業為主,實施《2013-2017年東部百萬畝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規劃》,對示范區內農田進行全面改造,建成玉米節水高產高效農田80萬畝,綠色有機水稻標準化示范區20萬畝,農田深松、玉米水稻新品種、配方肥、不同播種密度等試驗示范區10處。在金寶屯鎮、散都鎮種植有機水稻1萬畝。北部以發展黃牛產業為主,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建設黃牛交易市場,實施“企業+基地+農戶”模式,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切實在增加農民收入上下功夫。依托國家草牧業試點項目、自治區退牧還草工程,全力推廣籽粒玉米全株青貯及“三化兩貯”技術,通過整合項目資金發放青貯籽150萬斤,種植青貯100萬畝。科爾沁牛業與農牧戶訂單青貯12000畝。牧合家有限公司為養牛群眾擔保貸款,和農牧戶訂單青貯2萬畝。目前,全旗已建起養牛小區46個,高標準高起點打造了好力保、明明安、束力古臺、白音淖爾等標準化黃牛養殖小區(場),成為全市的亮點工程;建設母牛繁殖示范村30個,新增年出欄500頭以上育肥牛場(小區)5個,肉牛存欄20頭以上養殖戶2100戶,育肥牛專業村31個。今年全旗肉牛存欄59萬頭,出欄4.5萬頭,同比分別增長7.3%、55.2%。“十個全覆蓋”嘎查村累計新增黃牛3.5萬頭,僅黃牛養殖一項帶動農牧民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 同時把貧困戶放在落實“十個全覆蓋”工程的首要位置,提前為貧困戶規劃,優先建設,讓貧困戶率先住上新房、喝上自來水、點亮電燈、圍起院落,極大地改善了貧困戶的生活條件。同時,發揮項目資金作用,實現了資金覆蓋面最大化、項目效益最大化、群眾滿意度最大化。該旗整合財政專項扶貧資金、農業銀行“金融扶貧富民工程”貸款、信用聯社貼息貸款及小額信貸、互助資金、“十個全覆蓋”項目建設資金5.3億元,合理配置、全面實施整村推進戰略。在全旗66個“三到村三到戶”項目村優先實施“十個全覆蓋”工程。該旗依托扶貧項目,為貧困戶建設棚舍、窖池,發放牛犢、羊羔及生產資料,利用農行貼息貸款、信用聯社貼息貸款及小額信貸、互助資金等購進基礎母牛、羊,發展“短平快”的養殖項目,提高貧困戶自我發展能力。去年以來,以先建后補的方式投入扶貧資金9470萬元,新建永久性棚舍3529座、23萬平方米,窖池76座、3800立方米。該旗積極引導貧困戶參與工程建設,用工時優先雇用貧困群眾,使其通過打零工賺取費用,按工頂賬,解決砌磚墻、建網圍欄等工程中的百姓自籌部分。同時,該旗積極推行“合作社+金融貸+貧困戶”“企業+合作社+農戶+基地”的產業化精準扶貧新模式,大力扶持合作社發展,并通過合作社搭建平臺,在設施、資金、技術、管理等方面給予貧困戶扶持,引領貧困戶參與農業產業化進程,實現了合作社發展壯大、農牧民脫貧增收的“雙贏”。截至目前,該旗已為馬蓮河水稻專業合作社、銀嶺草原牧雞養殖專業合作社、家和種植業合作社、東盛糧油等有帶動能力的專業合作社和扶貧龍頭企業協調金融扶貧貸款1350余萬元,帶動764戶貧困戶脫貧增收。 科左后旗,在 “十個全覆蓋”工程建設中,盡情揮毫潑墨,村屯美、農民富、日子甜,描繪出一幅秀美壯麗的新農村畫卷,譜寫了一曲為民造福的華美樂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