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掃一掃
|
|||||||||||||||
文圖/本報記者 康桂君 鄉村女子王淑玲本來過著有滋有味的日子:丈夫知冷知熱,孩子乖巧懂事。公婆通情達理……但是厄運卻突然而至,2006年,丈夫出門不幸遭遇車禍,再也沒回來…… 王淑玲靠著自己的雙手勤勞持家,無微不至地照顧公婆,養育孩子,贏得了小叔子的愛情,得到了周圍人們的稱贊,她也被科左后旗評為“最美家庭”“美麗庭院”示范戶。 天漸漸破曉,淡青色的天空鑲嵌著幾顆殘星,大地朦朦朧朧的,猶如籠罩著銀灰色的輕紗。 王淑玲準時起床,系上圍裙,壓井拎水、添料喂牛。此刻,墻上的時鐘不偏不倚,正好指向3點40分。打點完屋外,不多時,屋頂上便是炊煙裊裊。 “黎明即起,灑掃庭除”是王淑玲一直恪守的家訓。 在她小的時候,起床第一件事洗手是必須履行的“家規”,5點鐘之前打掃完屋里屋外已經成了習慣。 母親總說晨起打掃是最起碼的持家之道。姐妹們也從此養成了“黎明即起,灑掃庭除”的習慣,各自成家后也總是一早便將家里收拾得干干凈凈。 讀了三年蒙文的王淑玲沒有多少文化,卻是一把持家好手。用她的話說,腦瓜子想破了也想不到,這輩子就會過日子的她還成了村上“榜樣”,鎮里的名人,旗里的“示范戶”。 一 王淑玲一直認為一切都是命中注定。若不是那場洪水,她家就不會舉家搬遷,她也不會喜歡上金文輝,更不可能嫁給金文偉。 1992年夏秋之交,科左后旗境內連降暴雨,水位突漲,淹沒了許多村莊,地勢較低的希熱吐嘎查也被洪水吞沒,16歲的王淑玲不得不舉家搬遷。 搬到布敦花嘎查的王淑玲結識了一些新的小伙伴,她們盡情地玩耍、藏貓、爬墻頭。那時候,王淑玲無憂無慮,猶如小鳥伊人,美麗可愛,宛如東方日出映紅的水靈靈的露珠,楚楚動人。 這時,住在王淑玲家前院同齡的金文輝惹得她心海泛起浪花。小伙子孝順勤快,干凈利落。隨著時間的推移,二人互生愛慕。 “又不是知根知底的,外來的咱不了解,再說,咱高低也是念過中專的,怎么也得找個有文化知書達理的。”二人戀愛的消息,不久便傳遍了小村。金文輝的家人聽說后,一百個反對。 但是,家人的阻止并未能改變兩個年輕人的相愛。 18歲那年,二人不顧家里的反對結了婚。白天,小兩口在地里勞動,晚上回家,王淑玲給公公婆婆和小叔子洗衣服做飯。婆婆喜歡玩麻將,每次錯過飯時回來,王淑玲總是給老人準備好餅干、蛋糕等“零食”……勤快孝順的王淑玲很快便得到了公婆的認可。 她踏實地守著他過日子,知道他熱心,勤快,干起活來風風火火。他只要一出門,便是一路小曲,一坡吆喝……婚后第二年,兒子誕生了,小兩口渾身更是有了使不完的勁兒。 守家的女人懂得賺錢不易,因而,守家的女人說啥也不會讓男人為自己亂花一分錢。她說,不出遠門,不接待貴客,天天與泥土打交道,穿好衣裳是浪費;買種子、農藥、化肥,還要經常給老人、孩子買些魚肉,老人、孩子的營養不能差…… 日子就像村頭的小河,在坎坎坷坷地流淌著…… 二 但天有不測風云。在孩子12歲那年的夏天,天熱得能烤死人,王淑玲做好了飯,等待外出的丈夫回家吃飯,左等不回,右等不回,午休時間已過,王淑玲等來了晴天霹靂,丈夫在路上遭遇車禍。 生活一下子失去了所有的依靠,苦難似乎都降在了一個弱女子的身上。懂事的兒子說:“媽,別怕,咱家還有我,我幫您種地,打工,咱一家還能生活,不會窮死餓死。”王淑玲在最困難的時候沒有哭,她把時間都安排得滿滿的,黑天、白天不停地干活,種地、閑時割韭菜、干零活…… 村里人實在看不下去,紛紛給她介紹村里合適的人家,都舍不得她離開村里,說她是全村最孝順的兒媳婦。 “我不想讓孩子改姓!我也不想扔下二老!”傳統的觀念羈絆著王淑玲追求幸福的腳步。 冬季紛紛揚揚、飄飄灑灑的雪花也似乎沒有了往日的詩情畫意,如同西伯利亞的寒流無情地頻頻襲來,仿佛要把她的心凍透。寧靜的夜晚,只有那天上的星星們在竊竊私語,而自己卻如同孤獨的星星,無比的惆悵,不敢再往下想了。 “年紀輕輕的,肯定還得走一步。這么好的兒媳婦,上哪找去呀?正好文偉沒有對象呢。不如咱們從中撮合,把淑玲嫁給文偉吧!”姑婆婆的建議,一語驚醒夢中人。 小自己三歲的小叔子也已26歲,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對象,王淑玲曾經三番五次托親戚給介紹對象,還給小叔子買新衣服,可是沒少費心。如今要嫁給小叔子,王淑玲打心眼里難以接受。 經過親屬的耐心勸說,王淑玲這才放下心里包袱。 “只要孩子不改姓!只要對孩子好!”兩個人去民政部門登個記,簡簡單單的就算結婚了。 多年來跟嫂子相處融洽的金文偉結婚后,對已經成為妻子的“嫂子”疼愛有加。與金文偉婚后第二年,王淑玲的第二個兒子誕生。 蓋新房、買農具,日子漸漸有了起色…… 燦爛的陽光穿過樹葉間的空隙,透過清清晨霧,一縷縷地灑滿了院子。微笑又重新綻放在王淑玲的臉上,小屋里又傳出久違的銀鈴般的笑聲,引來許多鳥兒為她伴唱。 三 每天凌晨3點40分,王淑玲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壓井喂牛。丈夫金文偉打掃院子。“外面的街道打掃的那么干凈,自己家的庭院也要一樣美。”王淑玲說。 窗臺上吊蘭隨風搖曳、沐浴著陽光的仙人掌翠綠堅挺、還有院墻外舒展著枝條的柳樹……我們展示了一個溫馨潔凈、科學規劃的農家小院。 走進王淑玲家,紅磚鋪地的院落里,不見一根雜草;小院的西側,整齊地碼著截成1尺長的劈柴;她家的30平方米倉房的空間內干凈整潔,擺放有序,合理的規劃出生產工具區、生活用具區、牲畜飼料區、米面糧油區。 干凈的牛棚里沒有一絲異味,牛排泄的糞便會及時被清理。 房前屋后有杏樹、桃樹……而且果樹已經全部掛果,使得庭院內外到處都是綠色。一年四季能吃到自種的綠色蔬菜。用她自己的話說:生活在綠色的環境里,我們的心也變成綠色的了。 “自全旗開展庭院環境建設以來,涌現出了許多像王淑玲家一樣的‘美麗庭院’示范戶,她們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我們要以這些家庭為榜樣,把全旗的環境整治好,讓家鄉越來越美。如今,科左后旗以提升農牧區婦女、青年群眾素質和家庭生活品質為著力點,發動、教育、培訓、引領婦女、青年及廣大群眾,從自身做起,從家庭做起,改變生活陋習,建立科學文明的生活方式,按照‘五美’(身心美、室內美、庭院美、廚廁美、村莊美)要求,每個蘇木鎮場街道至少打造1個‘美麗庭院’示范村,每個示范村重點抓好至少3-5戶示范戶,全旗集中打造至少20個‘美麗庭院‘示范村,60——100個示范戶。先從304、305沿線、甘——金南線、甘——金北線蘇木鎮開展,樹立典型,逐步覆蓋到全旗,利用一年左右的時間在全旗創建800——1000戶‘十全美麗庭院’示范戶。通過評選示范戶,廣大村民的環保意識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也使老舊的院落煥發出新的光彩。下一階段科左后旗還將以示范戶和示范區域為典型,帶領更多的家庭積極參與到‘美麗庭院’‘美麗鄉村’的創建中來,做到‘里子’‘面子’一起美,加快‘美麗庭院’建設步伐。”村長于金水一臉的自豪。在他們這個小村,王淑玲總給人一種感動,一種榜樣的力量。 他親眼看到王淑玲跟婆婆說話,輕聲細語,就像哄小孩,沒有一絲厭煩。“別說是兒媳婦了,就是親生女兒這樣的也少見哪!” 村子大,總少不了家長里短的鬧矛盾,每當他介入調解時,都說一句話:“看看人家王淑玲!”很多時候,這句話十分“管用”。 每天早晨3點40分起床開始擦擦洗洗,收拾屋里屋外的衛生,照顧孩子贍養公婆,王淑玲每天忙得團團轉。 公公看病檢查時,去過兩次通遼市里;丈夫車禍后,她去甘旗卡鎮兩次參加調解。沒出門旅游過,沒去過商場,沒看過電影、沒去過大飯店…… 也許在外人眼里,像王淑玲這樣活得太賠太賠了,但王淑玲自己卻總是用一副笑臉來面對他人。“好好干,日子肯定一天比一天好;心眼好,命運就不會太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