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掃一掃
通遼市行政區劃演變歷史簡介:
春秋時,燕國在通遼的中南部地區,為防御東胡人入侵,而修筑的燕長城遺跡,在奈曼旗、庫倫旗境內仍清晰可辨。秦王朝統一中國后,通遼的中南部地區屬遼東郡與遼西郡管轄,便成了秦的一部分。元朝時期,通遼歸遼陽行中書省大寧路管轄。 清朝,改部落制為盟、旗制,1636年年建哲里木盟,當時包括4部、10旗。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以后,哲里木盟10旗歸北洋政府蒙藏院管轄,同時受東三省監督和節制。
1914年設通遼鎮屬遼源縣。1918年撤遼源縣設通遼縣。1914年后分屬奉天、吉林、黑龍江三省(科爾沁左、右翼六旗屬奉天省、郭爾羅斯前旗屬吉林省,郭爾羅斯后旗、扎賚特旗、杜爾伯特旗屬黑龍江省)。1929年后屬南京政府蒙藏委員會。
1932年至1945年(偽滿洲國時期)哲里木盟先后改稱興安南分省、興安南省、興安南地區,分別隸屬于興安局、蒙政部、興安總省。
解放戰爭時期,哲里木盟先后改稱哲里木省、哲里木盟,分別隸屬于東蒙古人民自治政府、興安省、遼西省、遼吉省、遼北省。
1946年中國共產黨占領后后成立哲里木盟政府(駐巴音塔拉)。1947年遷駐通遼,屬遼北省。1947年扎魯特旗、奈曼旗自昭烏達盟劃入。1948年庫倫旗自昭烏達盟劃入。1949年開魯縣自熱河省劃入,同年撤銷科爾沁左翼前旗,并入彰武縣、科爾沁左翼后旗和庫倫旗;同年撤銷遼北省,劃歸內蒙古自治區。1951年撤通遼縣設通遼市。1958年通遼縣并入。1965年復設通遼縣。1969年7月,哲里木盟劃歸吉林省。1979年7月,哲里木盟復歸內蒙古自治區。 1986年通遼縣并入。1999年撤盟變市,撤銷地級哲里木盟建制,成立地級通遼市,轄科爾沁區、霍林郭勒市、科爾沁左翼中旗、科爾沁左翼后旗、開魯縣、庫倫旗、奈曼旗、扎魯特旗。
西遼河渡口:日軍兩輛汽車擺渡過河
通遼城內南大街(現明仁大街)
通遼城內永福大街(現和平路)
通遼偽警察署和檢察廳
通遼老車站,一直使用到上世紀70年代
偽滿洲中興銀行通遼支行
通遼日軍憲兵隊,現人民公園西北角,六十年代末拆除,原土產門市部
偽滿時期的莫力廟(上世紀文革時拆除)
偽滿時期莫力廟的佛事活動
偽滿時期通遼的日軍忠魂塔,解放后炸毀(現蒙醫研究所院內)
偽滿通遼郵政局(現電訊局大院)
偽滿通遼醫院(現圈樓南門處)
日軍1932年占領莫力廟主殿合影
偽滿時期通遼的商人駝隊
通遼縣第一區重日村村公所
通遼縣永福公立國民優級學校
偽滿通遼縣縣政府
偽滿通遼縣征服南望街景
偽滿通遼縣公所
偽滿通遼尋常高等小學(現通遼一中東北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