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掃一掃
今年,科左后旗進一步加大對種植業結構的調整力度,優化產業布局,加快產業升級,大力推進農牧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增強農村牧區發展的動力和活力。
優化種植業品種結構,加快轉變玉米“一糧獨大”的局面。積極發展各類專用玉米和中草藥、雜糧雜豆、蔬菜等特色高效經濟作物。牢固樹立“為養而種”理念,大力發展“草牧業”,積極推進“糧改飼”和秸稈綜合利用。今年計劃種植青貯100萬畝,秸稈轉化率達到85%。進一步加快水稻標準化基地建設,種植綠色水稻29萬畝、有機水稻1萬畝。走生態效益、經濟效益雙贏的路子,重點抓好以榛子為主的經濟林基地建設,新增經濟林2萬畝。大力發展庭院經濟,努力構建家家種果蔬、戶戶搞養殖的局面,建設庭院經濟示范村10個。
發揮地域區位優勢,加快現代養殖業發展步伐。培育和壯大黃牛產業。大力推進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經營,推動肉牛全產業鏈發展。年內,黃牛存欄新增7萬頭、達到77萬頭,全年交易100萬頭、屠宰加工8萬頭。新建棚舍20萬平方米,窖池20萬立方米。實現肉牛良種化繁育、科學化養殖。加強優質母牛擴繁。實施優質母牛擴繁工程,鞏固母牛擴繁“萬千百十”示范工程建設成果。提升肉羊產業化經營水平。鼓勵和支持肉羊育肥、屠宰、加工轉化增值,積極化解肉羊出欄難、效益低等階段性問題。
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加快建設現代農牧業經營體系。大力發展各類農牧民專業合作社和家庭農牧場。建設運行規范、帶動作用明顯的合作社100個、聯合社2個、家庭農牧場10個。鼓勵和規范土地流轉,推進適度規模經營。完善龍頭企業與農牧民利益聯結機制。依托科爾沁牛業、維爾農業、禾豐米業、添翼米業等企業,推廣“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農戶+基地”“龍頭企業+農戶+基地”等產業化經營模式,引導農戶自主選擇不同形式的合作模式,促進龍頭企業和農牧民形成“風險共擔、利益均沾”的利益共同體。進一步完善社會化服務體系,大力培育多元化、多形式、深層次的農牧業經營性服務組織,服務農牧業生產全過程。
(記者 邱明媚 馬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