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掃一掃
本報訊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谷。年初以來,科左后旗信用聯社根據春耕生產季節性強、資金需求集中等特點,提早深入農戶走訪調查,不斷創新服務方式,優先滿足支農信貸需要。截止到3月中旬,已累計發放貸款42240萬元,滿足了6萬余戶農戶的資金需求。
小額授信貸款方便農戶。在甘旗卡鎮信用聯社柜臺前,前來辦理貸款的農戶絡繹不絕。剛剛拿到貸款的新勝屯村村民戴玉萍2015年春耕時貸了2萬元小額授信貸款,由于按期償還,被評為守信戶,得到了貸款證。今年再貸款時,只填寫了一張借款申請書,信用聯社馬上又給他重新辦理了3萬元貸款。
同樣剛拿到貸款的楊井峰是甘旗卡鎮新營子村村民,由于交通不便,每次來信用社辦理業務都得雇車,往返花費需要150元,而且至少要跑4—5趟才能拿到貸款。如今,小額授信貸款推行的“一次核定、三年循環使用”,為他節省了很多費用。
扶貧貸款貼心服務。為給廣大農戶提供高效便捷的春耕資金保障,該聯社與扶貧辦有效對接,加大農牧區信貸扶貧開發力度,為全旗75個重點貧困嘎查村的5000余戶貧困戶開辟農戶小額扶貧貸款通道,有效解決了貧困戶發展生產的資金需求。哈拉烏蘇村村民巴特爾家往年都是辦理的普通農業貸款,今年辦理了3萬元扶貧貸款,利息比以前少了1655元。
產業貸款渠道暢通。在一系列的農戶小額貸款中,擔保問題始終是關鍵。為支持農牧業產業結構調整,進一步暢通信貸渠道,該聯社開創產業鏈貸款新模式,即通過與當地的龍頭企業、種子化肥公司合作,由公司為農戶提供擔保的一種貸款。選擇的公司在當地有一定知名度,種子和化肥的質量絕對保證。同時,根據老百姓需求,適當增加貸款額度。這種“公司+經銷商+農戶”的產業鏈貸款模式,不僅為企業解決了資金壓力,讓企業得到發展,同時也解決了農戶貸款難的問題。公司、經銷商和農戶通過產業鏈貸款結成利益共同體,農戶可以買到放心農資,避免了假冒偽劣農產品坑農害農事件的發生。 (高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