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掃一掃
|
|||
文\方綱 連 載 張秉彝干了四年,第五個年頭上升遷了,到熱河省當實業廳長,又當民政廳長。對這個縣長,本地反應不錯。開魯地方各界給他刻了德政碑,東西扎魯特、阿魯科爾沁三旗還有公頌匾聯,臨行各機關領袖東郊餞別還有贈詩一首,為他歌功頌德: 西銘世德毓和光,輔政優游洽兩蒼。 萬井桑麻縈召社,三旗童叟戴龔黃。 調羹手自烹鮮妙,制錦才兼補袞長。 振翮撇開諸燕雀,九霄鳴鳳快朝陽。 雖然,這首詩里,未免有些溢美之詞。但刻德政碑、三旗送公頌匾聯,是這四十年的縣長中唯一者。也許,并非偶然。 張念祖生于1902年,是張秉彝的第三個兒子,也是到1947年2月開魯解放為止最后的一任縣長。與其父親相比,無論是業績還是結局,可謂天淵之別。當然,張念祖的時代,先是小鬼子侵略開魯,后又是解放戰爭的幾年。從政他必須有所選擇。 張念祖1916年隨父親到開魯,是縣立第一高級小學第一屆畢業生。嗣后,去北平、天津讀書,終畢業于南開大學。之后,曾任平泉縣稅務局長。張念祖與小日本侵占開魯,是腳前腳后的。他應縣長姜明遠之邀回開魯,先是任農務會會長,后出任開魯鎮街長,大概相當于后來的鎮長吧?一直到小鬼子徹底倒臺。明白了吧?他十多年幫著小鬼子干事。 抗戰勝利,張念祖出面組織地方臨時治安維持會,并當了會長。1945年11月,張念祖企圖亂中取勝,想以開魯為中心,把熱北七縣都劃歸到自己的勢力范圍,召開建軍會議,炮制了熱北保安司令部,他自任司令,還弄了個少將軍銜。維持會是臨時的,他要跟他爹一樣像模像樣地當縣長,所以他張羅組建偽政權“開魯縣政臨時委員會”。同時,他還收羅鄧四黑、占中原、打一面、君子人、老頭好、襲來軍、馮三點兒、往東邊、劉榮久、以及黑龍、生字、秀字等十余支匪綹一千多人改編為十個大隊,分駐農村要塞,人們統稱他們為降隊。為了掃清其一統開魯的障礙,張念祖精心策劃,毀滅了紅軍之友社組織的偵緝隊,并殺害了李成合、費珍、趙永豐、周世清、劉躍先等五名骨干。 對于張念祖當縣長來說,這些還都是鋪墊。 令他沒想到的,美夢還沒做成,1946年1月16日,黃克誠率部新四軍3師24團就第一次解放了開魯縣。張念祖怎么辦,只能帶著殘部向朝陽方向逃竄。 逃亡十個月后,又現生機。1946年10月26日,國民黨71軍88師16團侵占開魯,我縣委和縣大隊奉命戰略轉移。隨之,便是張念祖卷土重來,也名正言順地當了開魯縣長,是熱河省主席劉多荃任命的。 張念祖做縣長,是此前的27位(包括他在內)同僚中,在位時段最短的。說是兩個年頭,其實就是四個月,中間過了一個年。 此間,先是我縣大隊有了奇襲牛家窯的戰斗,乘夜收拾了他們收編的第九大隊70余人。這伙屬于西來軍匪綹,是張念祖收編的十個降隊中的一個大隊,就駐在城南9華里的牛家窯村。敵匪依仗有護屯大墻和炮臺,又在縣城的鼻子底下,放松了警惕。我無一傷亡,就抓了43名俘虜,繳獲了63匹戰馬等戰利品。這無疑對張念祖刺激太大。七天之后,他調集兩千多匪軍瘋狂報復。當時,十五團和阜新支隊五六百人從富通鎮一帶奔奈曼方向轉移,開魯縣支隊從水泉村奔紹根、小街基方向轉移。敵軍一部抓住我開魯支隊將撤未撤之際,以南、北、東三面包圍水泉村之勢,突然襲擊。經過三四個小時邊打邊退的殊死激戰,終于甩掉了敵匪的圍追阻截。但是,我一個阻擊排30多名戰士,全體犧牲。 (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