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掃一掃
|
|||
吐默爾吉達事件 在開魯,1912年11月9日,也就是建縣的第五個年頭上,發生了吐默爾吉達事件。 事發前,西扎魯特旗布衣達、大牧主吐默爾吉達,串通東扎魯特旗協理官昆布扎布、阿魯科爾沁旗李臺吉、達爾罕王旗保大牧主與開魯縣的吳、高二喇嘛,在查干吐廟密謀策劃,煽動一百多人鬧事,在烏泰殘部的策應下,進犯開魯。 進犯開魯,自然有其根源。先說說吐默爾吉達,一個反動王公、豪紳的代表。他原來住在哈拉毛都一帶,有漫山遍野的牛羊和馬群。開魯“放墾蒙荒,移民實邊”后,哈拉毛都劃為放墾的地界兒,他就搬遷到扎魯特旗王府不遠的地方去了。因而,吐默爾吉達極端仇視朝廷移民墾荒的新政,也仇視關內新涌入的墾荒漢人。在此前一年的冬天,他就曾指使手下兵丁,殺死一百多關內流入的“就食者”。其次,科右前旗第十二世札薩克圖郡王兼哲里木盟副盟長烏泰,追隨外蒙古也宣布獨立。分裂內蒙古失敗后,其殘部流入扎魯特旗,鼓動暴亂。就這樣兩股勢力一拍即合,便匯合成了一伙極端反動的逆流。 當時駐防縣城的,是熱河派來的駐軍管帶車捷三、董福堂旗下的兩個巡防營。 還有一個王合33人的民團,是主動來守城的。王合是建平縣后甸子的團練長,聽說開魯告急,想借機露一手,曾夸下海口,說他包下來守住開魯城。 吐默爾吉達的暴亂隊伍,知道開魯早有準備,顧慮縣城的戰壕和守軍,沒敢正面強攻。吐默爾吉達帶領匪徒,聚集在離縣城二十多里路的胡家崗,虛虛實實,真真假假,白天圍困不進攻,夜晚四面點火,叫喊吵鬧地打冷槍,制造混亂。鬧得城內的軍民,都惶恐不安。折騰到第五天,防守北門的王合民團,有個團丁被流彈打死。一顆流彈就把王合給打丟了魂兒,悄悄地率領民團撤退了。駐守縣城的車捷三和董福堂兩位管帶,見軍心動搖,缺乏斗志,也領兵臨陣脫逃。三旗墾務總辦、開魯第一任知事鐘元,一個文職官員,一看守軍撤退,自知無力回天,攜帶家眷,棄城而走。只一夜之間,腐敗無能的駐軍和官府,面對暴亂匪徒,還沒等到刀槍見紅地交鋒,就一呼啦地落荒而逃! 就在駐軍和官府放棄開魯縣城的那天,正當十月初一,夜里發生了一樁亙古奇跡。吐默爾吉達們的折騰攻打縣城,嚇得城鄉民戶,拖家帶眷、扶老攜幼,紛紛外逃。據說逃亡者匯成了一條四五里地寬的人流,直奔西遼河通往奈曼旗的一個渡口。就這時候,突然來了寒流,那個叫曼沁廟的渡口,一夜間結成了能過人的冰層,解救了這個大逃亡的人群。此非傳聞,實見史料。 第二天,吐默爾吉達匪幫探明虛實,闖進縣城。烏泰殘部聞風而至,趁火打劫。兩伙發瘋的匪徒,先是打開倉庫,搶糧食搶衣物,而后砸店鋪,闖民宅,大肆地燒殺搶掠。那是一場空前的災難,街市洗劫一空,兩千余無辜市民死于非命!轉眼間,小縣城籠罩著恐怖,彌漫著血腥! 后有一首民謠,揭露當時衙門和守軍的丑態: 車不拉,董不打, 鐘總辦,好快馬; 王合包守開魯縣, 來了三十三, 回去三十倆! 凡事發生,常常是有人歡喜有人愁。鐘總辦和車捷三、董福堂兩個管帶,逃亡的心情與結果,都是可以想見的。俗語說得好,鐵打的衙門流水的官。官們呢,也跟唱戲差不多,你方唱罷我登場。二十多天后,熱河來了直系熱河軍北路巡訪團二千余兵力,攜帶數門大炮,前來救援。等到這個時候,暴亂匪徒早已聞風逃往烏珠穆沁旗的地面。巡防團張玉春團長很牛,沒費一槍一彈,未傷一兵一卒,就泰泰和和地收復了開魯。也許命里注定他這一步升官的運氣吧,人到開魯就晉升為旅長,奉命駐防本縣! (待續) 文\方綱 連 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