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趙說事第62期:貸款太多,老百姓負擔太重,怎么辦?
轉載
mingyu于 2016/01/25 09:44:22 發布
IP屬地:未知
來源:網絡
作者:瑪拉沁信息網
2206 閱讀
0 評論
2 點贊
11
小趙說事第62期:貸款太多,老百姓負擔太重,怎么辦?
顯示
說來也巧,昨天的《小趙說事》剛發完,表哥就開著用五萬塊錢牧業貸款買來的黑色小羚羊,來家里串門。那家伙一臉興奮樣地想跟小趙說點什么,小趙卻毫不留情地瞪了他兩眼,回屋繼續趕稿了。表哥一家老小六口人,這一年難道不吃不喝了嗎?難道就不種地不養牲口了嗎?哪怕拿著那些錢,買點米面、買點種子化肥也好啊。過些日子,怕是連油都加不起了吧。
所以,小趙認為,想要擺脫貸款,減輕負擔的第一步就是,我們的農民要懂得哪些是生活的必需品,而哪些是生活的累贅。追求物質享受,在當今社會已無可厚非。可是,近兩年頻遭干旱,加上受到經濟大環境不景氣的影響農產品和牲畜價格又持續下跌的情況下,我們不得不勒緊腰帶過日子。該花的、不該花的、年初都應該有個詳細的計劃和預算。至于賭博,想都不用想,有多少人敗在了賭博,最后妻離子散、傾家蕩產?村村都有那么一兩個鮮明的例子吧。
這是從自我約束上來講。那么第二步,我們的農民還得從思想上有準確的認識。有人抱怨銀行貸款不好借,政府不讓我們過日子了。小趙絕對不能茍同這樣的觀點。托了人找了關系借了幾萬信用社的貸款,然后到了還款日子,又跑斷腿地拿到農業銀行的貸款還上,最后又借三分高利貸......循環往復、年年如是。這種拆了西墻補東墻的日子肯定是不能維持多久的。還得重申上一期的觀點,貸款不是存款。歸根結底,那是別人的,別人的,就必須得還。最根本的解決方式,還得自己手頭上有錢。那么,錢怎么來?從每年的四月末到十一月初,是我們的農忙時期。其實,自從農業機械化普及之后,所謂農忙時期都沒有那么忙了。種地、打藥、收割,都有大機器。農民做農活,遠沒有原來那么辛苦。當然,如此說來,小趙有點站著說話不腰疼。好,且不談農忙時期。從十一月到第二年四月,非務農時期呢?整整半年的時間,我們的農民又都在干嘛呢?是外出找點適合自己的工作賺點小錢嗎?還是窩在左鄰右舍在麻壇上高歌馳騁呢?用跑東跑西為貸款而犯愁的時間,做點什么吧,哪怕能掙回來一年吃喝的費用呢。打鐵還需自身硬啊。一味依賴政府的扶持、銀行的貸款,這是一種不自信、不自強、更是一種不負責任、不求上進的表現。當年的華西村,可比如今的任何一個后旗的農村都窮苦落后,更是地少人多。然而,華西村村民愿意克服困難,尋找出路,創造了中國歷史上的一大奇跡。相反,我們的農民所最欠缺的就是這番勤儉持家的精神和吃苦耐勞的毅力。
當然了,政府的決策和幫扶,也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題中之義。“十個全覆蓋”自然是一項惠民工程,給我們的農村換來了嶄新的面貌。可是,小趙在想,除了基礎設施的完善,是否也應該在農資供應和資金投入上進一步下一番功夫呢?假如、整齊的院落、溫暖的房屋里,傳來的是一聲聲糊了、二條、六餅的聲音;假如,文化室、閱覽室的書籍都蒙上了幾層灰塵,卻無人去翻閱的話,那將是怎樣的悲涼?
進一步擴大而言,后旗農民的問題、后旗農村的發展,需要地方政府針對實際情況的真抓實干、更需要農民克服困難,自發圖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