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掃一掃
本報訊(特約記者 趙文嘉) 今年以來,科左后旗在推進“十個全覆蓋”工程中,進一步加快“村民之家”建設,新建“村民之家”69個、文化室210個、文化廣場76個。同時,充分發揮“村民之家”作用,使其成為服務群眾的窗口、黨員干部教育培訓的課堂、村民參政議政的場所、農牧民群眾開展文化活動的舞臺。
把“村民之家”建設成為黨組織聯系和服務群眾的平臺,發揮“便民服務窗口”作用。各地整合各方面力量,把服務型政府建設向各嘎查村延伸,在“村民之家”設立了便民服務站,配備了村級代辦員,全面推行嘎查村級為民服務代辦制和為民服務承諾制,為農民群眾提供各種代辦服務和便民服務,使村級活動場所成為開展便民服務、為群眾排憂解難的重要陣地。目前,全旗各嘎查便民服務站已為農牧民代辦各類事務3000多件,提供各類實用技術信息5000多條。同時,引導農村牧區各類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到“村民之家”現場辦公議事、開展活動,吸引農民群眾加入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現全旗以養殖協會為龍頭的經濟合作組織已發展到467個。
把“村民之家”建設成為加強黨員干部教育培訓的課堂,發揮“教育培訓基地”作用。該旗為“村民之家”配備了電教設施,通過科技培訓、專題講座、現場咨詢、觀看電教片等形式,定期對黨員群眾開展政策形勢、市場經濟、農業科技、法律法規等方面的培訓,提高黨員群眾素質。今年以來,全旗各嘎查村級黨組織共組織黨員群眾集中學理論4124次,技術培訓1350多次,培訓黨員群眾2萬多人次。
把“村民之家”建設成為黨員群眾參政議政的場所,發揮“辦公議事中心”作用。各地利用“村民之家”定期召開村“兩委”聯席會議、黨員大會、村民代表會議等,為廣大黨員群眾參政議政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場所,有效實現了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在重大事項決策上,各嘎查村黨組織堅持讓黨員先知先議先行動,村“兩委”形成初步方案后,在黨員活動室召開黨員大會,廣泛征求黨員的意見,再召開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表決,保證了決策的科學民主。
把“村民之家”建設成為文化活動的舞臺,發揮文“文化娛樂中心”作用。各地依托“村民之家”,普遍建立了閱覽室,配置了科技、文化、體育、衛生以及農村實用技術等各類書籍2000多冊,免費向村民開放。還配套了音響、籃球、乒乓球等文體器材等,充分發揮“一室多用”功能,組織群眾開展各類喜聞樂見的文體活動,豐富群眾的業余生活。截至目前,該旗共組建嘎查村級業余藝術團307個,人數近萬人,并從抓特色入手,在不同地區分別突出科爾沁民歌、蒙古族四胡、民族歌舞、好來寶等,使各地的文化活動各具特色,豐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