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掃一掃
蒙古族著名抗日將領李海山,1889年出生于哲里木盟科爾沁左翼中旗。行伍出身的他,1912年任哲里木盟科爾沁左翼中旗卓哩克圖親王府統領。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他率領遼北蒙邊騎兵投入抗日斗爭,轉戰吉林西部、遼寧北部、內蒙古哲里木盟等10個旗縣的廣大地區,先后與日偽軍作戰百余次,共斃傷日偽軍4000多人,俘數百人,擊落日軍轟炸機1架,燒毀日軍坦克、裝甲車12輛,1933年7月參加了收復多倫的戰斗。1945年11月,他在張家口出席了內蒙古自治運動聯合會成立大會,當選為執行委員。1947年,在“五一大會”上,被選為內蒙古自治政府委員。從此,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投入到內蒙古的民族解放事業中。1969年,李海山因病去世,享年80歲。
臨危受命
1912年,李海山就任科爾沁左翼中旗親王府統領后,嚴格訓練兵丁,帶領王府官兵竭盡剿匪、保旗、安民之責,兢兢業業辦理蒙旗地方事務,革新旗政,保旗民之安全,得到蒙漢各族人民的肯定。
“九一八”事變后,日本關東軍占領了東北各重要城鎮,10月開始進攻遼北蒙邊地區(今遼寧省西北部和內蒙古通遼市一帶)。當時科左中旗親日的統領韓舍旺、科左后旗親日的統領包善一,先后派員勸李海山、劉震玉投靠日本人;日軍司令官又派清朝親王的后裔接踵而來勸誘,聲稱只要與日合作,將提供武器和經費,并答應委以重任,他們均予以斷然拒絕。
李海山對他的結義安達劉震玉提出組建哲里木盟科左中旗反滿抗日義勇軍的打算,劉震玉聽了拍著胸脯相應。面對整個東北、內蒙古東部淪陷的民族危機,10月初國民革命軍副總司令、東北軍司令、抗日名將張學良電令東北軍軍事委員會步兵訓練組少將組長高文彬趕往北平,共謀遼北蒙邊地區蒙漢人民共同抗日大計,決定在通遼成立遼北蒙邊宣撫專員行署,由高文彬任行署專員,領導各民族軍隊奮起抗戰。同時電召卓王府統領李海山、巡防騎兵統領劉震玉赴北平。他們二人立即趕往北平,見到了張學良,欣然接受了擔當遼北蒙邊騎兵第一路和第二路司令的重任,隸屬高文彬總司令統一指揮,投入抗日斗爭。
李海山和劉震玉化裝后,夜以繼日、披星戴月回到家鄉,立即投入抗日備戰事宜。李海山親自向本旗青年宣講日本侵略東北、內蒙古的危機,號召旗民積極參軍,很快招募了大批蒙古族和部分漢族青壯年入伍,并吸收了一些有文化的學子,在旗衛隊的基礎上,騎兵隊伍很快擴大到5000余人,每路設統領一員,由頗懂軍事的蒙古人擔任。李海山賣掉自己的家產,用于購買馬匹、武器彈藥、軍需物資。劉震玉部擴大到萬余人。兩路騎兵經過短期訓練,誓師聯手抗日。
通遼保衛戰
1931年11月24日,日軍某部司令官、偽蒙軍顧問松井指揮數千日軍偽蒙軍,在偽蒙古自治軍第三軍司令甘珠爾扎布的配合下,由通遼北的蕭河敖包、舍伯吐一帶像瘋狗一樣嚎叫著撲向通遼城。駐守通遼、早已做好準備的李海山立即命令蒙邊騎兵將敵人包圍,左右夾攻。與日軍偽蒙軍血戰4晝夜,敵人敗退舍伯吐。此戰斃敵士兵200多人、校尉軍官10多人;騎兵也已傷亡百余人,保住了通遼城。
27日,偵察員報告松井密謀以舍伯吐為根據地,再次進犯通遼城。李海山火速與劉震玉取得聯系,作了以先發制人的戰斗部署。29日,李海山率部從西面,劉震玉率部從東、北兩面攻打舍伯吐,又與日軍偽蒙軍血戰3晝夜,斃敵士兵150多人,收復了舍伯吐,又一次保衛了通遼城。
12月初,日軍從錢家店出動裝甲車、坦克,在飛機的掩護下,松井野心勃勃地第3次大舉進攻通遼城。蒙邊騎兵與敵人激戰兩晝夜,為使居民、商家免遭飛機轟炸,減少部隊傷亡,李海山決定退守至通遼城以北的余糧堡,之后通遼城失守。
12月21日,日軍羽山聯隊1500多人,勾結莫力廟小佛爺白起偽蒙軍3000多人突襲駐防余糧堡的李海山部,雙方血戰一晝夜,均傷亡慘重。蒙邊騎兵猛力突破重圍,又因彈藥將盡,李海山決定退往開魯縣境內進行休整,補充彈藥。
1932年正月,李海山、劉震玉兩路軍聯合準備反攻余糧堡之敵。16日,蒙邊騎兵到達距余糧堡5里的龍灣角,血戰一日,敵人潰逃莫力廟,擊斃敵士兵300余人、軍官20余人,俘日本兵11人、偽蒙軍25人,繳獲槍200余支、子彈3萬余發及其他戰利品。蒙邊騎兵傷亡200余人。接著,蒙邊騎兵挑選了300名壯士組成敢死隊,與敵人展開肉搏。戰至次日凌晨7時,敢死隊占領了莫力廟的西半部,騎兵第9旅從北面用步槍、大炮向廟內射擊,日軍偽蒙軍三面受到夾擊,傷亡甚多,于深夜12時由東南向舍伯吐潰逃。此戰擊斃敵人300余人、校尉軍官20余人。蒙邊騎兵傷亡160多人、校尉軍官8人。
19日,李海山獲悉松井率日軍偽蒙軍5000多人攻打開魯,于是決定集結余糧堡,于21日出發,從東西兩面包抄敵人,并請求駐開魯的東北軍騎兵第9旅參戰,阻擊敵人西逃。22日清晨6時,雙方展開激戰。戰到24日下午1時,敵殘部潰逃舍伯吐。此戰斃敵380多人、校尉軍官30人,繳獲敵重炮2門、輕炮2門、步槍300多支等。李海山會同劉震玉、第9旅繼續追擊敵人殘部,又斃敵50多人。李、劉重新部署兵力,組織了200人持手槍的敢死隊發起攻擊。此戰斃敵300多人,繳獲了大批槍支彈藥,沉重地打擊了日本侵略軍。蒙邊騎兵傷亡70余人。至此,蒙邊騎兵收復了余糧堡、莫力廟、曹家營子、舍伯吐等重鎮,未能收復通遼城。
為收復通遼,9月初,高文彬率李海山、劉震玉等部約5個團的兵力向通遼日軍偽蒙軍發起猛攻。戰士們攻入城內與敵人展開巷戰,戰至傍晚,敵援軍從錢家店趕到。蒙邊騎兵因彈藥不足,又連日作戰,力不能敵,經余糧堡轉至康平縣休整。10月初,李海山、劉震玉又向通遼發起進攻,很快占領了通遼小街基,由于上千的日本援軍在裝甲車的掩護下,向蒙邊騎兵發起反攻,蒙邊騎兵被迫撤回通遼西官銀號。初六晚10時,李海山、劉震玉部向通遼再次發起進攻,敵人以坦克、裝甲車進行反攻,戰斗到次日凌晨,終因武器不抵敵人,加之騎兵第9旅部分叛投日軍而未能收復通遼。蒙邊騎兵幾次攻取通遼失利后,又參加奪取遼源、康平之戰。11月27日,血戰5晝夜的蒙邊騎兵被日軍的飛機、坦克、裝甲車圍困于康平,在向開魯方向突圍中,士兵傷亡慘重,主帥高文彬被俘。
光復多倫
1933年春,日軍大規模進攻熱河省。李海山、劉震玉等部與瘋狂的敵人經過數次浴血奮戰,經奈曼、敖漢等旗被迫退往察哈爾省康保一帶。5月,愛國將領馮玉祥在張家口組建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駐防康保的李海山部被改編為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蒙古騎兵第一路軍,李海山被任命為司令,兵力僅剩1000余人。
7月,李海山部與原東北義勇軍鄧文、李海青等部,在吉鴻昌統一指揮下,參加收復察哈爾商業重鎮、察綏冀蒙交通樞紐多倫的戰斗。李海山率部攻破西門,占領西城。接著,蒙古騎兵乘勝攻占了城北大廟據點。7月12日凌晨4時許,多倫光復。這是“九一八”事變以來中國軍隊首次收復的失地。此戰李海山的蒙古騎兵以傷亡340余人的代價,殲敵700余人,并擊毀敵機1架。
之后,這支彪悍的蒙古騎兵與同盟軍各部并肩轉戰在察北地區。然而,國民政府一直不但不支持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的行動,而且派大軍壓逼馮玉祥,同盟軍腹背受敵,舉步維艱。后來,察哈爾抗日同盟軍被遣散,李海山部被改編為察哈爾省商都警備騎兵第一支隊,他被任命為司令,并在寶昌警備騎兵擔任副司令。不久,警備騎兵也被察哈爾省當局遣散,李海山以莫須有的罪名被察哈爾省主席宋哲元拘押5個月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