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掃一掃
單從小趙個人的癖好來下結論的話,是完全不支持春節放鞭炮的。最可恨的是,每一年除夕看春節聯歡晚會看的起勁兒的時候,外面各種各樣嗶嗶吧吧的鞭炮聲就此起彼伏。
自兩名環衛工人舉著“年輕人,少放點鞭炮!讓我老伴早點回家過年!”的“心愿卡”的圖片在微信朋友圈瘋傳開始,有關于春節該不該放鞭炮的爭論也進入了白熱化的階段。有人認為,過年放鞭炮是祖宗傳下來的文化習俗,不應該抹殺。尤其在年味越來越淡的今天,如果連鞭炮都不能放了,過年的味道會更加大打折扣。這種觀點表面上看起來還蠻有道理,但是卻經不起推敲。首先,傳統的文化習俗是在當時的自然環境、經濟方式、社會結構、政治制度等因素的推動下孕育和形成的。當這些因素產生變化時,我們是否該考慮,根據時代的發展做出適當的調整,達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境界。其次,烘托節日的氛圍,放鞭炮并不是唯一的選擇。掛燈籠、貼春聯、吃餃子……難道,這種種的習俗少了放鞭炮便黯然失色?小趙絕不相信。再者,我們完全可以選擇一些新型科技產物,如“電子鞭炮”來代替傳統鞭炮,既省錢,又環保,兩全其美。請再一次感嘆小趙的聰明才智吧。談到環保,這也是小趙反對放鞭炮的最主要的原因。我們不展開談,光論前天的甘旗卡,空氣指數PM2.5:180,中度污染。這對于計劃戶外過節的情侶們,無非就是當頭一棒。當然躲在家里偷偷抹眼淚的“單身狗”小趙,為此而小小幸災樂禍了一把。相關資料顯示,鞭炮和煙花燃放時會釋放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等有害或有毒氣體,并產生碳粒、金屬氧化物等顆粒煙塵。這些氣體和煙塵彌漫于空氣中,使空氣渾濁,令人窒息,同時還刺激人的呼吸道粘膜,傷害肺組織,以致誘發呼吸道疾病。當然了,不放鞭炮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環境污染問題,但至少不會加重負擔吧。除此之外,放鞭炮所暗藏的安全隱患,也是值得大家警惕和防備的。2月11日,發生在吉爾嘎朗鎮白音哈嘎嘎查的火災,不就是最好的佐證么?
那么,在我們科左后旗,如何營造無鞭炮過年新理念?一項新的制度和規定的有效執行,需要政府和百姓雙方面共同的努力。根據公安部的數據,全國已經有5個省會城市、 30個地級市、103個縣級市執行禁鞭政策;又有4個直轄市、19個省會城市、111個地級市和402個縣級市在執行限鞭政策。科左后旗能否成為中國第一個禁鞭或者限鞭的旗縣,這就要看我們相關部門的覺悟和執行力了。而作為公民,我們有權利追求快樂和自由。但仔細想來,放鞭炮無非得到了一時的耳目之娛,再美的煙花,也只會轉瞬即逝。為了這短暫的快樂和自由,所付出的代價實在是好不劃算啊。
小趙認為,鞭炮退出春節舞臺、乃至歷史舞臺,是一種良好趨勢。順便提醒一句,鞭炮商們,盡早改行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