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掃一掃
下午四點是小學生放學的時間。每到這個時候,很多家長都忙著跟單位請假去接孩子,而張曉燕卻仍坐在辦公室認真地埋頭工作著,因為她把孩子交給了社區的“四點鐘課堂”,這讓她很放心。“以前我也得請假去接孩子,把孩子送回家再回單位上班,不僅增加了交通費的支出,更重要的是嚴重地影響到了工作。自從社區建立了‘四點鐘課堂’,可為我們解決了大問題。現在我每天都可以正常工作到下班時間,然后順路到社區接上孩子一起回家。”在政府部門工作的張曉燕對“四點鐘課堂”表示了極大的認可。
“四點鐘課堂”是由科左后旗甘旗卡街道辦創辦的新型學習教育基地,“課堂”的教室設在每個社區,教師由轄區內離退休老黨員、老教師、社區年輕大學生干部、居官或社區志愿服務者來擔任,像這樣由專兼職人員組成的教師隊伍在每個社區都有十幾個人。
參加“四點鐘課堂”的學生放學后,由社區志愿服務者從學校接到社區,社區義務教師督促和指導學生完成家庭作業,同時培養學生課外興趣愛好,使他們離校也能學習知識,接受教育。
“四點鐘課堂”的成功創建受到家長、學校及孩子們的一致好評。活動發起人甘旗卡街道黨工委書記高秀珍說:“我們鎮區內的小學生放學時間一般都是下午4點,而家長的下班時間一般是下午5點半至6點,如果再買菜或者辦點事情就會更晚些,這就出現了一段孩子無人看管的‘真空時間’。而這些小學生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自我照顧能力較弱,容易受到社會上的不法侵害,因此這個時間段就成了家長最為擔心的時候。針對這個問題,我們有效整合社區資源,積極創建小學生課后托管‘四點鐘課堂’,由社區與家長、學校與家長分別簽訂協議,明確規定社區、學校和家庭三方的權利義務及托管期限,為轄區小學生提供定時免費托管服務,這樣,既確保了學生放學路上的安全,解除家長的后顧之憂,又能為學生提供設備相對完備的課外活動場所,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實現學校、社區和家庭三位一體的無縫對接。”□ 趙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