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掃一掃
“這里的服務讓我感到很貼心!”日前,從外地來通遼市主城區打工的李女士說:“在社區的幫助下,解決了孩子上學的問題。”
據了解,通遼市是內蒙古自治區第二大人口城市,截止2014年9月末,全市共有流動人口306556人,其中流入人口117108人,流出人口189448人,流動人口總量較上年增加4005人,增幅為1.31%。隨著外來人口到通遼市的就業、生活,“新通遼人”越來越多已是不爭的事實,那么如何管理這些流動人口,如何為這些流動人口提供優質服務成為首要關注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記者采訪了通遼市計生部門。采訪中記者了解到,為抓好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工作,通遼市為流動人口提供市民化、親情化服務,寓管理于服務之中。
為流動人口提供市民化服務
針對流入通遼市區的流動人口,凡在本地居住半年以上者,均可以享受到市民化服務,在就業、子女入學、入托等方面得到優質服務的同時,享受國家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一杯奶”生育關懷行動、乙肝病毒母嬰傳播阻斷、計劃生育免費技術服務、生殖保健等服務。
為流動人口提供親情化服務
利用元旦、春節期間流動人口大量返鄉的有利時機,組織開展流動人口計劃生育關懷關愛專項行動。開展流動人口計劃生育藥具服務年活動,使流動人口在獲得避孕藥具方面“易得、快捷、方便”。簡化辦證程序,做好流動人口第一個子女生育服務登記工作。
據了解,2014年度,全市為流動人口辦理第一個子女生育服務登記374個。
寓管理于服務之中
在加強與全區11個盟市之間密切合作基礎上,指導旗縣市區與流入、流出較多的省外周邊地區如吉林、遼寧等地積極建立《雙向管理協議》。通遼市與區內外各地簽訂合作協議19份,各旗縣與區內外各地互相簽訂合作協議208份,聯手開展出生人口性別比治理、生育秩序治理等工作,通過PADIS平臺、電話、工作QQ群、電子郵件等多種渠道加強交流反饋,實現了流入地和流出地之間信息核對、反饋的經常化、便捷化,減少了行政管理成本,提高了服務管理效能。強化PADIS流動人口平臺監測工作。2014度,市級使用率達到100%,旗縣級達到99.07%,鄉鎮級用戶使用率達到93.41%,重點對象協查信息反饋率達到96.64%。
記者 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