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掃一掃
惟有相信,才有未來——記河北工大“最美自強自立畢業生”文都蘇 在河北工業大學剛剛結束的“最美畢業生”評比中,病魔面前依然樂觀向上的文都蘇同學以最高票數贏得“最美自立自強畢業生”稱號。 獲獎后的文都蘇非常平靜,他說:“起初,我并不想參加評選,因為不想用自己的不幸去博得同情,但后來我又改變了想法,我想通過自己的經歷,讓更多的人明白,面對病痛我們不能失去希望,相信自己,相信未來,就一定能夠克服它、戰勝它”。
大學四年,造就“最美”品格 2010年,文都蘇告別了自己的故鄉——內蒙古通遼市科左后旗公音浩繞嘎察(村),成為河北工業大學的一名大學生。 剛一入學,不同的風俗習慣、陌生的生活環境都讓他難以適應,而更大的困難還是因為相對薄弱的知識基礎而帶來的學習壓力。第一次期末考試,他的成績排在班里的第25名,性格倔強的他暗下決心:一定要趕上其它同學,不能在及格線上蒙混度日。 從此,他開始發憤學習,每天,晚上自習室里最后離開的總是他,同學去逛街,他扎在教室里悶頭苦學。功夫不負有心人,一個學期下來,文都蘇的成績一躍進入班級前十名。 文都蘇是個熱心腸。來自農村的他家境不富裕,為解決家庭的經濟困難,每個假期他都以做家教等兼職來減輕家庭的負擔,雖然符合申請特困生的條件,但是每次在頒發貧困補助時,他都堅持把這份補助讓給更需要的同學。不僅如此,當有同學遇到困難,他還總是慷慨解囊。一次,班里組織為一名患白血病同學捐款,他第一個從錢包里拿出自己勤工儉學掙得的錢,獻上自己的一份愛心。他像一團火焰,溫暖了大家的心,也贏得了大家的信任,從大二開始,他就被大家推選為院學生會主席、團委副書記,并且連任兩年。 作為一名草原的孩子,文都蘇有著蒙古族小伙特有的歌舞才情,他在大一就加入了校合唱團,每年學校組織“五月的花海”合唱比賽,他都是積極參與的活躍分子。他不僅自己認真學習專業音樂知識,還努力帶動更多的人“樂”在其中。合唱團的朋友白琳談到:“文都蘇總是細心給大家教授演唱技巧、發聲方法,一遍遍不厭其煩的為我們演示如何唱得更好。” 他還曾兩次隨學院實踐隊赴河北省井陘縣參與社會實踐,獲暑期社會實踐先進個人;還組織許愿“母親節”活動、赴北辰敬老院開展志愿服務等活動,在天津舉辦東亞運動會會、夏季達沃斯論壇等多項賽事活動期間,他都是志愿者。 文都蘇入學后就加入了天津市蒙古族學生協會并擔任主席,負責組織學生活動,弘揚民族文化。天津市舉辦那達慕大會,他是主持人,還擔任天津市蒙古族協會與蒙古國建設部成員進行洽談的翻譯。 文都蘇的老鄉斯日古楞告訴我們,作為蒙古大草原的孩子,文都蘇具備蒙古人天生的熱情。在閑暇時,他免費教一些對蒙古語感興趣的同學學習蒙古語,為他們講述蒙古族人民的生活習慣和蒙古文化;身在異鄉,他還時時不忘敦促每一位老鄉要認真學習,珍惜在大學的日子。 病魔來襲,展現“自強”個性 2013年4月,文都蘇右前臂出現腫塊,多家醫院未能確診,直至2013年7月,北京解放軍304醫院確診為惡性橫紋肌肉瘤,需要及時手術治療。 這個結果,對于一個朝氣蓬勃且熱愛運動的年輕人無疑是晴天霹靂。然而,這位來自內蒙古豪放直率的小伙子,并沒有被病魔打倒,憑借著對父母的眷戀、對生活的熱愛、對未來的向往,文都蘇堅韌頑強地與病痛做斗爭,一直勇敢地面對命運的不公。 治療期間,由于化療反應強烈,文都蘇惡心嘔吐,吃不下飯,沒有精神,身體相當虛弱,即使這樣,他始終沒有放棄學業和工作,每次化療結束都會很快重新回到學校學習。大四上學期期末,為了能夠順利通過考試,他在病房中利用治療的間隙復習功課。他的輔導員李天生老師在“最美畢業生”宣講會中講到,“最令我感動的是,在做完第一次手術后,得知五月十六號校運動會的開幕,他堅持拖著還沒完全痊愈的身子,從北京趕回學校,在運動場上與眾多能環學子一起為自己的學院吶喊助威。然而去年運動會,健康的他在5000米比賽還獲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績……” 在治療期間,他也沒有丟下自己的工作,他的堅持與努力也感動了同學們,在他的組織帶動下,學院同學們在校級各項競賽活動中均取得了好成績。“河北工業大學優秀學生干部”、“優秀共青團員”等榮譽的獲得,是老師和同學們對他的肯定。
病情惡化,笑對“自立”人生 2013年8月,文都蘇在304醫院做了腫瘤切除手術,手術后進行了7個月的化療,身體狀況基本穩定后,他回到學校繼續完成學業。今年4月,文都蘇的病情突然惡化,右臂肘腕內側又出現腫塊,經北京腫瘤醫院就診檢查,需再次手術,術后進行生物免疫治療。 日前,文都蘇剛進行完第二次手術,在醫院進行化療。在6月4日剛剛結束的“最美畢業生”的宣講會上,文都蘇特意給同學們錄了一段簡短的視頻,在視頻中,他始終微笑著,他說:“這場病痛對我來說是場戰役,我不會放棄也不會認輸,我會一直堅持,直到健康的走出醫院,和你們一起參加畢業典禮。” 文都蘇父母均為農民,收入單一,生活困難。家里在去年文都蘇的治療過程中花費了20多萬元醫藥費,用盡了家中的所有積蓄。這次的治療,需進行至少四個療程的生物免疫治療,費用在30萬元以上。這對一個來自農村深受病痛折磨的年輕學生無疑是雪上加霜。 得知這一情況之后,文都蘇的同學們行動起來,學院行動起來,學校老師們行動起來。他所在的能源與環境工程學院第一時間召開了為文都蘇募捐說明會,募集善款。學校各學院、各部門的老師也慷慨解囊,幫助這位堅強樂觀的小伙子戰勝病魔,至截稿時,學校師生已經捐款27萬元。 希望的力量是無窮的,這些積少成多的愛心,定能換回他陽光的笑容和健康的體魄,讓他能夠再次接受未來生命中的挑戰和收獲。 同學們在給他的信中深情地說:“面對人生中遇到的磨難,讓我們共同承擔。唯有相信,才有未來。這個畢業季,文都蘇,我們等你回來!” (記者 周洪松 通訊員 于巍、吳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