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掃一掃
“我是屬牛的,天生就是老黃牛,老黃牛的本分就是認認真真做事,勤勤懇懇做人。”說這話的人是許景明,甘旗卡鎮蓮花吐村黨支部書記,30多年來,這位六旬老人將全部的熱情和智慧獻給了黨和人民的事業。
許景明與共和國同齡,1980年1月至今任蓮花吐村黨支部書記。他知道,一個村要發展,不能等靠要,更不能怨天尤人,只有想辦法去闖、去干。過去的蓮花吐村居住在一條百米深的山溝里,交通難、管理難、防洪難。解決這三難,唯一的辦法就是整體搬遷,為此他走家串戶、苦口婆心地宣傳、發動群眾搬到溝上居住,講解搬遷的利弊,爭取群眾的支持。由于溝上基礎條件較差,一無電、二無水,群眾危難情緒很大,于是他和部分黨員率先垂范,在溝上啟東了第一批搬遷建設工作。他歷盡艱辛,通過個人關系,聯系三次去阜新供電處找老朋友求援,得到了老朋友的支持,無償投入三公里的電桿電料等價值二十多萬元,同時還派來施工隊無償施工。經過多放努力,水的問題也解決了。第一批搬遷戶當年住上了新房、用上了電、吃上了自來水,為移民搬遷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經過8年不懈的努力,2013年在旗發改委的大力支持下,結合生態移民工程一次性完成了96戶整體移民搬遷。幾年來修筑砂石路32公里,其中硬化水泥路面27公里,徹底改變了蓮花吐村的“三難”問題。為了利用好天然資源,發展旅游產業,許景明又帶領班子成員,制定了發展旅游業的長期規劃。目前已建成了蓮花吐水上樂園和其古臺騎馬場,全村旅游年收入50多萬元,人均增加600余元。
由于許景明出色的工作表現和極高的群眾威望,在全鎮公攤直選黨委委員中,他高票當選,成為近30年來第一位進入鎮黨委的支部書記。2009年,他又受鎮黨委指派,跨村兼任了蓋頂村黨支部書記。
從此,許景明書記更忙了,他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村里。大到政策法規落實,小道領里糾紛,家庭瑣事,他都考慮得細致入微,力求以最好的方式解決,得到大家滿意的結果。
有一次,許景明正在辦公,只聽外面有一伙人吵吵嚷嚷,罵罵咧咧,他急忙放下手中工作,出去一看,原來是村里有一個小組因新生兒沒有分到土地問題來群體上訪,其中有一個人說:“什么黨和政府啊,這個事情至今不解決我們就不能繞。”“對,不能繞,必須解決。”**人也都跟著哄鬧起來。許景明開始沒有做聲,半晌,等群眾稍微平靜下來,他說:“你們說我不好可以,但是不能說***不好!你么想想,今天的好日子都是咋來的?”許景明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耐心地與他們交流思想,最終將上訪群眾勸說回去。隨后,他租住召開會議,研究解決問題的具體辦法。最后決定把村民擴種的土地收回,進行重新分配,此時才得到了圓滿的解決。而在收回擴種土地、重新劃分過程中,許景明又碰到了多少釘子、受了多少的窩囊氣,只有他心里清楚。在跨村任職的兩年多時間里,建設114平米活動場所一處,修筑砂石路14公里,建設手機移動塔一處。
蓮花吐村水資源豐富,種植水稻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為此,許景明號召村民發展水稻產業,摸索出了適合本地的水稻種植方式和品種。如今,村民人均擁有1畝稻田,吃上了自己種出來的大米。他還鼓勵村民利用房前屋后的空閑地,搞庭院經濟,發展種養業,增加收入。
為了村上的事業,許景明一直忙碌著,由于他患有膽囊炎,常常帶藥工作,妻兒心疼他,勸他不要太遭罪了,可他卻說:“大伙相信我,我要對得起鄉親們,再苦再累也要堅持啊。”
功夫不負有人心人,在他的努力下,如今蓮花吐村已經有了嶄新的面貌,每每看到這些新變化,許景明都會露出幸福的笑臉。老百姓說:“徐書記一心為民,為民從心里感激他,他在我們心目中的位置,無人能夠代替,他就是我們心中為民務實的好書記!”作者:徐春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