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媳婦王秀蘭:柔肩扛起家庭大梁(努古斯臺鎮道乃營子嘎查)
轉載
mingyu于 2014/09/26 07:48:37 發布
IP屬地:未知
來源:通遼日報
作者:瑪拉沁信息網
3044 閱讀
0 評論
1 點贊
11
好媳婦王秀蘭:柔肩扛起家庭大梁(努古斯臺鎮道乃營子嘎查)
顯示
整齊干凈的小院,三間嶄新的大瓦房,膘肥體壯的黃牛,屋子里熱氣騰騰的餃子,笑臉洋溢的老人,活潑可愛的孩子……走進科左后旗努古斯臺鎮道乃營子嘎查王秀蘭的家中,呈現在記者眼前的是一幕其樂融融的和諧農家場面。這個場面在王秀蘭剛剛嫁給丈夫的時候曾經有過,而等待它再次出現,王秀蘭用了16年。16年的守望相助,讓王秀蘭成了十里八村出了名的好媳婦。
災難不期而至,她選擇守護
1986年,王秀蘭經人介紹嫁給了本村的小伙蘇那嘎,走進了這個并不富裕的大家庭。隨著三個小天使的降生,雖然日子過得艱苦,王秀蘭還是感覺非常幸福。然而好景不長,1998年,接踵而至的意外打破了一家人寧靜的生活。公公意外跌倒摔傷了腿,落下殘疾;婆婆因白內障引發了眼疾,雙目失明。剛剛生育不久的王秀蘭不得不操持起全家繁重的家務。第二年,丈夫突然腰腿疼痛,家里的頂梁柱一下子倒了下去,生活的重擔完完全全壓在了王秀蘭肩上。
面對災難,王秀蘭選擇了守護。白天下地干活,晚上回來照顧老人、孩子,王秀蘭沒有一句怨言,默默承擔起了家里的一切,這一干就是16年。為了讓丈夫早日康復,王秀蘭自學按摩;公公婆婆因為上火一病不起,王秀蘭端水喂飯、敷藥按摩、洗漱更衣,耐心勸說;三個孩子在王秀蘭的潛移默化之下,早早就懂事,幫著母親做些力所能及的活兒。在她的精心照顧下,老人身體逐漸好轉,丈夫可以做些簡單的農活。然而,這幾次意外讓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背上了近十萬元債務。
面對巨額債務,她選擇實干
十萬元,在當時可不是一筆小數目。為了持家,王秀蘭借遍了所有能借錢的地方。“人口多、負擔重,誰愿意借啊。”王秀蘭沒有絕望,而是通過自己的雙手為家庭撐起一片藍天。“先是承包了80畝地,忙忙活活的也沒賺多少錢,就想搞點養殖。最開始聽旗里號召養牛,想養也沒有錢,就從娘家要了三頭母豬,就是靠著這三頭豬,一點點發展。”
王秀蘭的腦筋活泛,種了綠豆等農作物,豆稈用來喂豬,第一年就下了十多個豬羔,趕上年景好,賣了一萬多塊錢。就這樣,王秀蘭從養豬做起,一步步發展到養羊、養牛。通過十幾年努力,家里不僅還上了所欠的債務,蓋上了新房,買了三輪車、小轎車,還有了存款。努力致富的過程中,王秀蘭沒有忘記贍養公婆,與剛剛建成裝修完的新房風格不協調的磚地,就是她怕公公摔倒特意鋪設的。
憧憬美好未來,她選擇堅持
16年的堅守,讓這個普通的、歷盡艱辛的農家重新看到了希望。現在王秀蘭的牛棚里,育肥牛已經發展到26頭。兩個女兒都已經大學畢業,在外地工作。小兒子剛剛當兵回來,也在外地打工。“雖然這些年累點,但是現在父慈子孝,感覺也值得。”王秀蘭邊喂牛邊和記者憧憬著美好的未來,“婆婆去年去世了,很遺憾,公公現在身體還好,一定好好贍養,爭取讓他活過百歲。孩子們也都挺爭氣,都找上個好工作,我這輩子也就心滿意足了。”
樸實的話語道出了王秀蘭堅守的辛酸與欣慰。16年來,她的舉動影響著家人,也影響著許多村民。她的孝老愛親,讓他人尊敬、效仿。多年來,全村沒有一例因為贍養老人引發的家庭糾紛;她的勤勞致富成了村民學習的榜樣,全村家家搞起養殖業,道乃營子嘎查成了遠近聞名的富裕村。王秀蘭的生活還在繼續,正是她的堅守,為這處土地孕育了生機與希望。本報特約記者 王文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