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左后旗常勝鎮散都馬蓮河水稻專業合作社發展紀實
轉載
于 2014/08/17 20:56:36 發布
IP屬地:未知
來源:通遼日報
作者:瑪拉沁信息網
5022 閱讀
0 評論
0 點贊
科左后旗常勝鎮散都馬蓮河水稻專業合作社由科左后旗禾豐糧食購銷有限公司與當地農牧民共同組建,屬于典型的龍頭企業帶動型合作經濟組織。合作社自2008年組建以來,立足當地資源優勢,找準突破口和關鍵點,整合馬蓮河流域3萬畝稻田,實行合作社制度下的公司化生產。目前,合作社已吸納社員503人,輻射帶動周邊敖包、永勝、地卜等7個自然村的1300戶種植戶。2007年,該公司被評為“通遼市重點產業化龍頭企業”;2008年,馬蓮河水稻專業合作社水稻基地被授予“全區星級農村科普示范基地”稱號;2009年,公司被評為“自治區重點產業化龍頭企業”。
立足實際,樹立產業化發展理念
隨著農牧業規模化生產帶來的效益和農村勞動力轉移步伐的不斷加快,農牧民的思想觀念發生了巨大的轉變,農牧業產業化發展得到廣大農牧民的認可,土地流轉的條件逐步成熟。該合作社從引導農牧民轉變觀念入手,鼓勵農牧民以土地承包經營權、農機具等生產資料入股合作社,把部分閑置土地盤活后,進行集中經營,實現了土地由分散經營向規模經營轉變。今年,合作社訂單種植面積達20500畝。
統一管理,建立集約化經營機制
在生產經營上,該合作社采取“五統一”的模式,即統一種植品種、統一生產標準、統一收購加工、統一產品銷售、統一技術服務;種植方面,專門從遼寧省農業科學院聘請了農業技術專家,對影響散都地區水稻種植的土壤、氣候等客觀因素進行科學分析,篩選出最適合本地區種植的水稻品種,由社員統一標準進行種植;服務方面,合作社定期請專家舉辦專題講座,到田間地頭進行現場技術指導,并建立了一所農業科技書苑,力求把社員培養成為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收購方面,合作社建立和完善了組織內部利益互補機制和利潤返還機制,使農戶不僅在生產上獲得收益,還能在加工和銷售環節獲得利潤分紅;經營方面,合作社積極推進多種經營,2012年春季,從旗科協引進了稻田養蟹項目,由7家養殖戶發展養殖面積260畝,通過年底效益分析,養蟹畝純收益達到了1000元。
注重質量,依靠品牌開拓市場
隨著現代農業的快速發展與消費者對農產品安全的日漸重視,農業發展已經進入到品質、品牌競爭階段。該合作社及時順應市場需求,嚴格按照綠色食品標準組織生產,注冊了“馬蓮河”牌有機、綠色大米商標,并已通過QS質量體系認證和國家食品行業綠色標識認證,極大地提高了合作社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和市場競爭力,產品遠銷北京、廣州、沈陽、呼和浩特、烏魯木齊等地,并在沈陽、法庫等地設立了6家直銷店。為進一步延伸水稻產業鏈條,2009年初,合作社龍頭企業禾豐公司投資63萬元興建了稻糠飼料加工和稻殼、稻草轉化空心碳項目。2013年,合作社投資160萬元建設了20棟高棚育秧室,購進水稻插秧機、打漿機,解決了社員稻田統一供秧、集中插秧問題,全面提升了合作社水稻生產的科技含量和機械化水平。今年,合作社實現了土地托管2000畝,發展有機種植2000畝。
高攀 陳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