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掃一掃
他們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情,他們推動了社會進步,弘揚了人間正能量;他們用真愛奉獻社會,用真情感動著通遼人,他們的故事代表了社會發展的方向、社會價值的取向和時代精神;他們為推進通遼科學發展、跨越式發展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
6年前,作為一名基層警察,王忠文親手將盜竊慣犯包國林送進監獄,而在高墻里服刑的包國林,每次得到來之不易的與家人通話的機會,他卻沒有把電話打給自己的家人,而是打給了王忠文……
關愛服刑人員的母親
如同照顧自己的親人
老人說:“我兒子是他親手抓的,但我不恨他。”
7月3日,時任科左后旗雙勝鎮平安派出所所長的王忠文驅車30多里來到村民包國林母親馮素珍家中,為老人送去米面。獲知王忠文要到家里看望,今年66歲的馮素珍提前來到大門口迎接。“又麻煩你了,這些年多虧你幫忙,不然我們祖孫倆可咋辦。”老人邊說邊讓王忠文將送來的米面放進了倉房。走進馮素珍家,記者到看,外屋鍋臺上新買回來的大鐵鍋剛剛刷洗過,里屋地上則擺放著一些好心人捐贈的米面和衣物,屋內顯得有些雜亂。“孫子還沒放假吧?”“沒有,還在學校。”“學習咋樣?”“聽班主任說還可以。”“那就好,你也可以放心了。”王忠文和老人你一句我一句地嘮著家常。如果不把老人和其犯罪的兒子聯系在一起,王忠文儼然像探望自己的老母親一樣隨意自然。此時,坐不住的王忠文起身再次到院內查看新蓋起的扶貧房,大到房頂、門窗,小到開關、門縫都查了個遍。王忠文的細心,再次讓老人滿眼含淚。馮素珍說:“兒子是在2008年因盜竊入獄,是王忠文把我的兒子抓走的。雖說他把我兒子送進了監獄,但我不恨他。兒子犯了法,就應該得到制裁。兒子入獄6年來,都是王忠文在默默地照顧著我們祖孫倆,他是我們家的恩人。”在院子里,老人向記者講述了兒子入獄前發生的家庭變故。馮素珍回憶,2005年,丈夫患上了嚴重的肝病,為了給父親治病,兒子包國林把家里的幾十畝土地包了出去,錢花光后,包國林又四處借錢,背了幾萬元的債務。2006年7月27日,看著家里的老老小小,兒媳竟然絕望地服毒自殺了。就在兒媳過世的第八天,飽受病痛煎熬的丈夫也離開了人世。
抓了包國林,王忠文擔起了他家的事兒
老人說:“沒有他幫助協調,我們祖孫蓋不上扶貧房。”
從馮素珍家出來,王忠文向記者介紹了其兒子被抓的情況。2008年3月31日,在他來到科左后旗雙勝鎮派出所上任后的第四天,轄區保安村村民包國林伙同他人盜搶牲畜,2008年7月14日晚,王忠文將包國林抓捕歸案。經過一夜突審,包國林交代,在過去的兩年時間里,他與同犯6人組成團伙,在遼寧、內蒙兩省區跨省作案22起,盜搶牲畜40余頭(只)、摩托車3輛、電視機4臺。后來包國林因涉嫌盜竊搶劫罪被判有期徒刑14年。包國林團伙系列盜竊案偵破后,連續奮戰了幾個月的王忠文終于松了一口氣。可是,在將包國林等犯罪嫌疑人收入法網的同時,王忠文并沒有如釋重負。他眼前不斷閃現包國林家快要垮塌的三間破房、60多歲的老母親、孤苦無依且疾病纏身的舅舅和年僅5歲的孩子。在沒有任何經濟來源的情況下,他們該怎么生活?為了兩老一小的生計,也為了包國林在獄中能夠安心改造,王忠文當時就決定替14年后才能走出高墻的包國林照顧家人。王忠文說:“當時抓捕包國林時看到他們家里堆放著撿來的癟玉米粒,聽說這些就是他們一家當年的全部口糧,我就感到一陣陣辛酸。”2012年,在王忠文的協調下,雙勝鎮政府出資,為馮素珍祖孫倆蓋起了扶貧房。包國林的舅舅告訴記者:“這些年來,王忠文沒少照顧我們二老一小,過年過節送來的米面、食用油、糖果已經數不清了。看到包國林的母親冬天穿著單薄的衣服時,他還掏錢讓她買件厚些的衣服,就像親人一般照顧我們。”
幫助孩子入學,為老人墊付住院費
孩子說:“叔叔給我和奶奶去看爸爸的錢。”
雖說王忠文一直在幫助這個特殊的家庭,但他深知,他所做的也只是杯水車薪,不能徹底改變這個貧困家庭的生活。于是,王忠文將馮素珍家里的情況匯報給當地黨委、政府和民政部門。經過他努力協調,民政部門給馮素珍送去大米白面,當地黨委、政府也為她解決了低保補助,村委會還在機動地承包到期后,撥給老人家10畝地。王忠文總算松了一口氣。有一天凌晨三點多,一陣手機鈴聲把王忠文從睡夢中驚醒:“王所長,包國林他舅舅病了,腦血栓,不能動了,我實在不知道該找誰了,只能求你了……”電話的那頭傳來了馮素珍的哭腔。 “大姐,別著急,我馬上到!”王忠文立即穿衣起床,趕去保安村。1個小時后,包國林的舅舅被送到了醫院。“大姐,這錢你拿著,先把住院費交了。”王忠文把400元錢塞到了馮素珍的手里。幾天后,包國林的舅舅病情好轉出院了,可生活不能自理了。眼看著包家的生活無以為繼,王忠文又皺起了眉頭。經過一個夏天的奔波,王忠文終于把包國林的舅舅安排進了養老院。而這時,包國林的兒子包曉龍也到了該上學的年紀。王忠文又為包曉龍上學的事奔波起來。在他的努力下,終于有學校答應讓包曉龍入學,而且校方還減免了一些費用。包曉龍上學的第一天,王忠文塞給馮素珍100元錢,讓她給曉龍添置一些學習用品。看著為家里忙碌的王忠文,馮素珍祖孫倆特別感謝他。馮素珍說:“孫子9歲了,每每提到王忠文都會說‘是叔叔幫我上了學,還給我和奶奶拿錢去看爸爸’。”
高墻內包國林悔過自新
他說: “是王忠文讓我重新做人,我感激不盡。”
3日,遠在興安盟烏塔旗服刑的包國林再次給王忠文打來電話,他詢問王忠文能否給自己的母親及孩子開個貧困證明。王忠文告訴記者:“包國林在服刑期間表現很好,只是患上了肺結核,目前在病監室,對外通話必須經過監獄批準,服刑人員不允許使用或者攜帶手機,所以他只能用監獄里的座機打電話,我們想聯系他也很難。每次包國林有啥事兒了,都是第一個給我打電話,或許是他很信任我的緣故吧!”包國林的母親告訴記者:“與兒子通電話時,兒子對我說,是王忠文讓他重新做人,這輩子都感激不盡。”
兩地分居17年
妻子從未抱怨過
妻子說:“丈夫是個熱心腸,我支持他。”
說起丈夫王忠文,從事教師職業的妻子劉景英告訴記者:“丈夫選擇當警察是圓了我的一個夢,因為我從小崇拜警察職業,所以在丈夫任教師10年后,1995年在我的提議下當了一名警察。作為家屬,自從丈夫當了警察,我對他的工作是全力支持的,尤其是他做好事,我非常贊同。他原來在后旗浩坦、常勝派出所任職期間也幫助過不少孤寡老人,對于他做的這些好事我也很感動,丈夫是個熱心腸,不管誰有困難他都會伸手幫忙。自從丈夫當了警察,我們兩地分居17年了,兒子是我一手帶大的,剛開始心里特別苦,但為了讓他安心工作,即便再苦再累,我也從來不抱怨,我為他感到自豪。” 記者 沈慧蓮 陳佳麗 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