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掃一掃
陶樂
通遼市第四屆、五屆、六屆人大代表
科爾沁包氏整骨第五代傳人,碩士研究生導師,通遼市蒙醫整骨醫院傳統整骨科主任
立足崗位做貢獻 履職盡責顯擔當
陶樂在履職的11年間,按時出席市人代會、積極參加各項代表活動。2013年以來,在市人代會期間先后提出了《關于發展和壯大蒙醫蒙藥產業的建議》《關于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 樹立蒙醫正骨品牌的建議》等5份高質量建議,為全市衛生醫療事業特別是中蒙醫藥事業發展貢獻了人大代表的智慧和力量。在工作之余,陶樂積極苦練內功,當“四學”代表:向書本學習、向領導學習、向同事學習、向內行學習,不斷提高政治能力和業務能力。
傳承蒙醫整骨技術 與時俱進為民服務
陶樂的母親包六月出生于蒙醫整骨祖傳世家,是科爾沁包氏整骨第四代傳人,從小在父親的言傳身教下,16歲便開始行醫救人,是通遼市蒙醫整骨醫院創始人之一,傳統蒙醫整骨界的一代名醫。陶樂自幼隨母親學習傳統蒙醫整骨術,從事傳統蒙醫整骨臨床醫療工作已有30年,在工作中虛心學習蒙醫基礎理論知識及蒙醫整骨技術,發揮蒙醫傳統整骨特色優勢,治療骨傷患者時做到不做手術、不留瘢痕、損傷少、痛苦少、費用低、愈合快。陶樂注重將理論聯系實際,在30多年臨床工作中運用蒙醫整骨技術治愈各類骨傷患者、腦震蕩患者、脊柱骨折患者數以萬計,治愈率高達98%,受到廣大患者及社會好評。在日常工作中,他勇于探索,與時俱進,先后到內蒙古醫科大學、包頭醫學院、內蒙古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學習深造,以提高蒙醫整骨傳統療法的科學性。同時,提煉療法的精髓,探究傳統療法的本質,拓寬治療骨傷領域,作為編委出版專著兩部,發表論文20余篇。其中,《蒙醫傳統整骨術的生物力學原理探究》榮獲通遼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為了將蒙醫整骨技術世代相傳,陶樂非常注重發揮傳、幫、帶的作用,于2010年9月受新疆巴州邀請及市衛生局和單位委派到新疆巴彥高勒自治州蒙醫醫院傳授蒙醫整骨技術,投入到臨床工作,在群眾中發光發熱,為當地人民的健康做出了貢獻。在傳授蒙醫整骨技術中,他以誨人不倦和甘當人梯的精神,得到了全院師生的支持和愛戴。在完成執教任務返回時,帶回當地學生到通遼市蒙醫整骨醫院繼續學習深造,并以同樣的形式相繼去了呼倫貝爾鄂溫克旗蒙醫院、臨河市蒙醫院,在傳承和發揚蒙醫整骨術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除培養本單位專業技術人才外,還培養了來自新疆、河北、天津、黑龍江等地的醫療界人才。
發揚蒙醫整骨技術 走出草原走向世界
陶樂致力于把蒙醫傳統整骨技術發揚光大,造福于民,以高尚的醫德,精湛的醫術,全身心的投入在臨床第一線,全國各地乃至國外的患者都慕名而來。他曾多次受邀請或委派參加北京、上海、深圳、武漢等地非物質文化遺產高峰論壇及民族醫學學術論壇,并作學術交流。
編輯:馬俐、劉慧雨、麗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