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掃一掃
文/趙淑芳
1951年抗美援朝戰爭爆發。6月1日,中國人民抗美援朝總會向全國人民發出“訂立愛國公約、捐獻飛機大炮和擁軍優屬”三大號召。庫倫旗各族群眾同全國人民一道,參軍參戰,熱烈響應“六一口號”,各村屯結合實際情況,紛紛訂立以“努力生產、厲行節約、增產增畜”為主要內容的愛國公約,以生產支前的實際行動保衛新中國,開展效果顯著的愛國捐贈活動,以及優待軍屬,鼓舞前線士氣。在偉大的“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愛國運動中,庫倫旗各族人民以革命老區崇高的無私奉獻精神和大義擔當氣魄為戰爭取得最后的勝利做出了貢獻。
庫倫旗在落實“六一口號”過程中,開展了多種形式的組織、宣傳和教育活動。訂立愛國公約是新中國成立后的一場深入的思想動員,單位、村屯、個人通過訂立愛國公約,強化思想認識,進而推動工作與生產的發展。全旗各村小學組織了街頭劇和秧歌隊等58隊,通過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宣傳黨的抗美援朝戰略決策。旗委多次組織群眾開展游行示威活動,動員群眾與帝國主義進行斗爭,激發群眾的愛國熱情。旗委高度重視愛國公約的組織和領導工作,組織旗直屬機關干部41名、區干部177名、內蒙黨校干部40名下鄉開展指導和檢查愛國公約訂立,確保每村有1-2名干部的組織領導,全覆蓋式檢查愛國公約3次,有的地方達到了4次,每半個月檢查一次實際的落實效果,在單位通過紅旗競賽的方式推動愛國公約的落實與強化,在村屯通過控訴會的方式強化愛國公約的教育效果。抗美援朝期間,各類大、小型控訴會參加人數達46073人,占總人口的43%。
訂立愛國公約是一場進一步普及愛國主義教育的活動,在活動普及和開展過程中,每個人都產生了新的情緒,在新中國光芒的照耀下,庫倫旗各族群眾覺得有了一種在舊社會從未嗅過的香甜、自由且舒暢的新空氣,在控訴美帝國主義罪行活動的過程中,逐漸認清了“抗美援朝”與“保家衛國”之間的關系問題。政治動員與政治宣傳工作是任何一項工作的政治基礎,訂立愛國公約即是從思想動員到具體組織動員的成果,群眾不斷理解并認同愛國公約的政治意義,強化了群眾在自覺的基礎上提高生產熱情,從最終的效果看,不僅有效實現了促進政權鞏固的目的,而且發揚了斗爭精神,促進了庫倫旗各族群眾支援抗美援朝戰爭的巨大決心與內生動力。
庫倫旗在開展捐獻運動過程中,注重與愛國公約有效結合。在群眾中廣泛開展抗美援朝的愛國主義思想教育,分析朝鮮戰爭的勝利形勢和志愿軍艱苦而英勇作戰的事跡以及志愿軍的國際主義與愛國主義精神,開控訴會,由當地的地主惡霸到日本蔣匪及美帝對比新舊的生活,使人民群眾逐漸樹立起:愛祖國就是愛自己;我們是國家的主人,我們應當自己來保衛我們的偉大祖國等愛國信念。旗委高度重視捐獻運動,絕不把捐獻數量作為政績工程,始終強調堅持“自覺自愿,任何人不許強迫和攤牌,不搞平均主義”的原則。通過一系列前期的宣傳動員活動,群眾的思想認識水平顯著提升,主動自愿捐獻的熱情不斷提高。
旗委高度重視將捐獻活動與增產增收相結合。解放伊始,庫倫旗生產力水平尚有巨大解放空間,人民群眾的生活仍不富裕,但抗美援朝前線需要祖國后方支援,庫倫旗作為革命老區,深感此事責任重大。如何有效化解人民群眾基本生活需要與前線物資匱乏之間的矛盾?庫倫旗采取以增產帶動捐獻的方式。庫倫旗南部地區和北部地區在具體的捐獻做法上有一定差異,南部地區普遍召開家庭會,動員男女老少多種地、開墾荒地、喂豬養雞、耕種蔬菜,通過搞各種“副業”實現增產增收,對于增產部分全部拿出來進行捐獻,只保留家庭基本生活所需。庫倫北部地區以畜牧業特別是養牛為主,牛的繁殖周期比較長,而捐獻又迫在眉睫,大部分群眾直接牽出家里的牛送到捐獻點。牧民也舍不得他的牛,但是國家有難,自己的得失成為了次要的問題。農牧民群眾用自己最直接的行動詮釋著最質樸的愛國主義情懷,所謂毀家紓難,大抵如此。沒有統一、強大的國家,個人又何談生存與發展,這是在抗美援朝期間庫倫旗人民普遍的思想認識。
1951年6月中旬到8月末,庫倫旗廣大人民群眾累計認捐現款和折后物資共達13億左右(舊幣)。其中牛394頭,羊437只,馬2匹,元寶8塊,大洋900元,手鐲20個,碎銀3兩,高粱353750斤,蓖麻子3414斤,小米150斤,現款834001340元(舊幣)。庫倫旗按照當時全旗生產力水平和物資儲備情況,制定的捐獻計劃是9億元,但是經過群眾自下而上的認捐,超過了原計劃4億元。
庫倫旗壽因寺的邁達里呼圖克圖寶音楚古拉,在1947年前往烏蘭浩特參加革命后,利用自己宗教知名人士的社會威望和知名度,在宗教界人士和廣大群眾中積極宣傳抗美援朝戰爭的意義,號召大家捐款捐物,并把自己舉辦大型法事活動的全部收入捐獻出來,全力支持抗美援朝戰爭。
擁軍優屬是“六一口號”的號召之一,庫倫旗委、旗政府高度重視優撫工作,1951年7月16日,結合旗擴大干部會議,召開民政助理會議,重點研究了抗美援朝、愛國主義和堅決鎮壓反革命以及三項號召,并重點說明了清理、優撫工作。八一建軍節前夕,召開烈、軍、榮、復軍人代表大會,并在村上召開了烈軍屬座談會,會議明確向軍屬保證政府會照顧他們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困難,保證他們的子弟不會失學,進一步增強了他們的政治覺悟和對政權的信任感。通過動員和教育,軍愛民、民擁軍的思想進一步在群眾中傳播開來。群眾主動幫助烈軍屬發展生產,如六區每村給軍屬打羊草12萬捆;伊胡塔村自衛隊開座談會時,沙哈如老鄉說:“志愿軍在前方打勝仗才有我們今天的安穩日子。”自衛隊深有感觸,第二天自衛隊16名隊員邀請本村18戶軍屬吃飯,這一頓飯代表著擁軍優屬已經成為了人們一種普遍的認知。庫倫旗始終將優撫工作作為支援前線的兩件大事之一,將其放在十分重要的戰略位置進行部署,隨著群眾的思想認識水平不斷提升,擁軍優屬工作逐漸深入人心。在日常的政治活動中,軍屬、榮復軍人被選舉為干部、勞模的例子很多,他們漸漸成為庫倫旗基層發展一股可靠的力量。
1950年10月,中國人民志愿軍入朝參加抗美援朝戰爭,也有許多庫倫籍子弟兵隨部隊入朝參戰。為了中國人民的革命事業,為了庫倫旗各族人民的解放,在解放戰爭時期和抗美援朝戰爭中,庫倫旗共有235名烈士英勇犧牲,27名干部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他們的英雄業績永垂青史。
在波瀾壯闊的抗美援朝戰爭中,英雄的中國人民志愿軍鍛造了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這種精神跨越時空、歷久彌新,必將永續傳承、世代發揚。在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戰斗中,庫倫旗作為革命老區,革命意識和家國觀念十分深重,面對國家遭遇侵略戰爭,庫倫旗各族人民表現出高度的政治覺悟,在“六一”三大號召的指引下,愛國熱情空前提升,捐獻物資情緒高漲,擁軍優屬深入人心,在宏大的歷史事件前,庫倫旗各族人民為抗美援朝戰爭做出了應有的貢獻。無論時代如何發展,我們都要有不畏強暴、反抗強權的民族風骨。無論時代如何發展,我們都要匯聚萬眾一心、勠力同心的民族力量。無論時代如何發展,我們都要鍛造舍生忘死、向死而生的民族血性。無論時代如何發展,我們都要激發守正創新、奮勇向前的民族智慧。庫倫旗各族兒女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所凝練出來的寶貴精神財富也必將代代相傳,成為建設庫倫、發展庫倫的不竭精神力量。
(作者單位:中共通遼市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