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掃一掃
為大力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思想、普及科學知識,促進全民科學素質的跨越提升,4月10日,2019年內蒙古自治區“百名專家走進盟市旗縣科普傳播行”活動在我旗多地深入開展。
活動期間,中科院老科學家、自治區科普專家面向青少年、農牧民,圍繞航天、氣象、醫療保健等主題組織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科普宣傳教育活動。同時,市、旗兩級科協與當地農牧專家聯合,深入我旗貧困嘎查村持續開展農牧業實用技術培訓活動。通過橫向聯合,縱向聯動,把春季科普活動推向高潮。
系列活動一:中科院老科學家報告團專家,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研究員陸龍驊走進甘旗卡第三初級中學、甘旗卡蒙古族實驗中學、開展科普宣講活動。
陸龍驊研究員為兩校500余名師生們做了《話說南北極》的科普知識講座。報告集科學性、知識性和趣味性于一體,內容豐富,生動精彩,贏得了同學們的陣陣掌聲。
會下,同學們踴躍發言,提出問題:“南北極的冰是淡水還是咸水”“地磁是怎么產生的”“到南北極去有哪些交通方式,需要多少錢”……陸教授一一解答,并鼓勵孩子們努力學習,樹立遠大志向。陸教授指出學校在素質教育方面,要讓同學們多動手,參與科技活動,建立科學思維,培養具有創新力的未來之才。
系列活動二:中科院老科學家報告團專家,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電子技術研究院科技委精密機械制造和慣性/導航控制專業研究員陳效真走進甘旗卡第四初級中學,開展科普宣講活動。
陳效真研究員給初一年級150名師生做了《現代戰爭和導彈世界》科普知識講座。講座從現代戰爭、科技裝備到如何導航和制導,為同學們一層層揭開導彈世界的神秘面紗。陳教授還從鐘擺的擺動、人類對宇宙的認知等蘊含科學規律的身邊科學講起,同學們聽得津津有味。同時指出學校要培養學生嚴謹的邏輯思維能力和鍥而不舍的科學探究精神,真正做到“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
系列活動三:自治區科普報告專家團專家,內蒙古國際蒙醫醫院傳統內療科專家,“中國蒙醫藥”雜志編輯部/蒙醫藥研究室研究員都格爾走進巴嘎塔拉衛生院,與該院醫護人員一道開展健康義診活動。
聽說蒙醫教授來身邊義診,各嘎查百余名群眾排起長隊在巴嘎塔拉醫院外候診,都教授邊診療邊開方,耐心細致地分析交代病情,活動從早晨八點半正式開始,一直延續到下午六點半,一些嘎查的貧困群眾有組織地參加了診療活動。
系列活動四:4月8日以來,結合自治區“百名專家走進盟市旗縣科普傳播行”活動,旗科協聯合通遼市少數民族科普工作隊,陸續深入甘旗卡、海魯吐、吉爾嘎朗、阿古拉、巴嘎塔拉等5個蘇木鎮9個貧困村開展科學養牛、養羊、庭院經濟系列科技培訓活動。邀請我市農牧業專家團成員、扎旗科協畜牧獸醫專家特格喜,向當地農牧民用蒙漢雙語講解科學養牛養羊、牲畜疫病防治、青貯飼草料制作、棚舍建設等方面的實用技術和科技知識,旗家和農牧業專業技術協會聯合會長張春生講解了庭院油葵秋菜套種技術。培訓采用專家講解、農牧民提問、現場解答疑難問題等靈活多樣的方式,加強互動和交流,取得了良好的培訓效果。
培訓期間專家還深入養殖戶家中進行現場指導,并向當地農牧民發放科學養牛知識、青貯玉米種植技術、日常應急知識手冊等科普圖書。
旗科協將以此次科普傳播行活動為契機,積極為科技工作者們搭建面向基層的科普服務平臺,聚焦聚力科技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通過開展多形式、多角度、多層次的科普活動,大力營造崇尚、學習和使用科學的濃厚氛圍,培育懂經營、會管理的新型職業農牧民,在“志智”雙扶上持續發力,不斷激發貧困人口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努力提升科學素質,為科普惠民、科技興農貢獻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