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掃一掃
自治區 “村(嘎查)企合作”
精準扶貧行動現場觀摩推進會
與會人員到科左后旗觀摩
9月5日,由自治區工商聯、自治區光彩會、自治區扶貧辦聯合主辦的內蒙古自治區 “村(嘎查)企合作”精準扶貧行動現場觀摩推進會召開。會議期間,與會人員到科左后旗巴嘎塔拉蘇木伊和塔拉嘎查“愛心超市”、科左后旗金融扶貧黃牛托管養殖項目和北甘旗自駕車營地進行實地觀摩。自治區及各盟市“村(嘎查)企合作”精準扶貧行動領導小組成員和企業代表共130余人參加。
近年來,科左后旗以加快實現脫貧致富達小康為目標,以密切企業與農牧戶利益聯結為切入點,采取多種模式,發揮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引導農牧戶進入產業鏈增收。
一是訂單合同模式。引導企業在互惠互利基礎上,與農牧戶、家庭農牧場、農牧民合作社簽訂農畜產品購銷合同,通過保底價收購、利潤返還、建立風險基金等方式,形成穩定購銷關系。如,漠旺農牧產品有限公司與農牧民訂單種植水稻、紅小麥和雜糧雜豆,今年種植面積達到5萬畝。家和農牧業公司通過提供秧苗、技術和訂單回收的方式扶持1295戶貧困戶種植秋葵、土豆、香瓜等蔬菜瓜果1950畝。銀嶺草原牧雞專業合作社以提供種雞、技術指導、回收雞蛋和成品雞等方式,發展貧困戶社員200余戶,帶動貧困戶創業致富。
二是擔保貸款模式。為解決無勞動能力、不具備貸款條件的貧困戶增收問題,鼓勵企業為農牧民擔保貸款,帶動貧困戶發展產業。其中,科爾沁牛業為全旗1283戶不具備貸款條件和養殖能力的貧困戶進行貸款擔保,按照統一經營、統一管理、統一分紅模式,連續三年每年給每戶貧困戶分紅4000元;科爾沁黃牛市場有限公司為45戶貧困戶申請貸款300萬元,托管代養黃牛300余頭,貧困戶每年每頭牛分紅3000元。
三是股份合作模式。按照“群眾自愿、土地入股、集約經營、收益分紅、利益保障”的原則,鼓勵農牧民以土地、勞動力等要素入股龍頭企業,獲得經濟效益。常勝鎮興飛農機專業合作社社員以土地入股,收益部分社員和合作社6:4分成,實現合作社與農牧民“互利共贏”。劉金山黃牛養殖合作社通過“黨支部+合作社+貧困戶”的扶貧模式,為43戶無勞動能力的貧困戶托管43頭基礎母牛。雙勝鎮整合“三到村三到戶”等項目資金439萬元,為366戶無勞動力貧困戶購買基礎母牛,在合作社合養,每年為每戶貧困戶分紅1500元。
四是流轉經營模式。查金臺牧場引進大連綠洲、哲里木牧業、陸海龍養殖合作社等企業流轉土地3萬畝,農戶每畝收入550元,通過種植青貯,引導農牧民調整產業結構,推行種草養蓄。禾豐糧食購銷有限責任公司領辦的散都馬蓮河水稻專業合作社,以土地流轉模式種植優質有機水稻2000畝,農戶每畝土地年收入不低于800元。內蒙古大本農業流轉農牧民草牧場10100畝,打造田園綜合體,建設生態循環農業示范區、中草藥仿野生生態種植區,發展生態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