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掃一掃
《歷史性解讀不能離開史實》打開手機看微信經常會看到一些歷史性解讀文章.如地名方面`對“通遼”解釋為`因為通了火車便稱為通遼.。可是通遼這一稱謂比起修鐵路通火車還要早。據相關史料記載.通遼鎮始建于1912年、四洮鐵路(四平洮南)鄭通(鄭家屯通遼)段1922年運營\大通鐵路(大虎山通遼)1927年通車、由此可見`“通遼”因通火車而得名不言自破。還有一說:白林太耒開放地原屬遼原州管轄、初建通遼鎮時按歸屬關糸稱謂“通遼”了。這一說法更是缺泛依據.只憑想象提出而己。第三種說法:“通遼”的名稱與遼河相關。白林太耒(通遼舊址)地里位置與西遼河相伴`遼河每每發水沖擊白林太耒而過`1912年在此建鎮便取名為“通遼鎮”.意為遼河通過的地方。還有一種解釋:西遼河流經白林太耒西北處向東北轉彎處有一淺灘`人們過遼河都選澤這一淺灘通過`、.初建“通遼鎮"就選址于淺灘東側、所以鎮名即稱“通遼”了。即“通過遼河的地方”之意。個人認同與遼河相關的兩種說法。下面再說關于奈曼的話題。有的朋友說奈曼為八的意思、因為哲里木盟的第八個旗而得名。這一說法沒有一點歷史內含不說、半點歷史知識都沒有.憑空想象出耒的笑話而已。“奈曼”本為部落名稱、初寫為“乃蠻”、清代歸昭烏達盟、實行盟旗制時乃蠻部設一旗為奈曼旗。
解放前一度不穩定\有時歸卓索圖.有時歸哲里木\又歸昭烏達等`解放后才穩定歸屬哲里木盟的。顯然、奈曼旗原不屬于哲里木盟、更不屬于嫩科爾沁了.清代哲里木盟是由嫩科爾沁的十旗會盟在哲里木山地方而得名。解放后的哲里木盟中的奈曼旗\扎魯特旗\庫倫旗都是后劃進耒的。以上僅供朋友們參考。
作者簡介:
烏力吉,蒙古族,祖籍遼寧蒙古貞,1945年出生在內蒙古科左后旗。1966年高中畢業恰逢“文化大革命”插隊勞動,后參加工作。期間考入中央民族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習,圓了遲到的大學夢。后調入公安機關工作,授一級警督警銜。退休后熱心參與社會活動,曾任旗公安局關工委常務副主任、旗老年科協會員,旗政協文史專員。閑暇酷愛讀書,習讀人文歷史、文化藝術、民族習俗、地方風情……,曾為《科左后旗報》“史話欄目”特約撰稿,編著《蒙古學知識選編》,在《哲里木日報》(通遼日報)、《內蒙古日報》等報刊上發表過20多篇風俗、史話、人文歷史類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