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掃一掃
本報訊(特約記者 張麗霞) 今年,科左后旗將蒙中醫藥產業列為全旗主導產業,以科技創新為動力,不斷做大總量、調優結構、提升質量,發揮蒙中醫藥產業優勢,助推蒙中醫藥產業提檔升級。
強基礎,補弱項,提升保障能力。投資2967萬元,實施了以殘疾人康復托養、聯合培訓為主的蒙醫醫院病房樓擴建項目,目前項目主體已完工,正在進行內部裝修;投資2000萬元,建設以康養一體、旅游休閑為主的蒙醫整骨醫院努古斯臺分院項目,現已完成地基基礎工程。至此,該旗27所基層醫療單位、3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427所嘎查村衛生室均具備提供蒙醫藥服務的能力。
建基地,擴規模,加大種植力度。依托現有的2家蒙中藥材種植企業、1家專業合作社,采取“公司+基地+農戶”“合作社+農戶”模式,在常勝、吉爾嘎朗等蘇木鎮訂單種植黃芪、苦參、板藍根、防風等蒙中藥材近1.5萬畝。同時,結合蒙中藥材種植、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精準扶貧,繼續加大蒙中藥材種植基地建設力度,鼓勵引導農牧民種植蒙中藥材,建立醫藥企業與農牧民利益聯結機制。目前,已與天麒集團簽訂協議,建設50萬畝蒙中草藥種植采收基地。
補短板,增后勁,加快蒙藥研發。充分發揮康臣藥業生物與醫藥技術院士專家工作站的作用,引導企業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安全有效、附加值高的蒙中藥產品。依托蒙醫整骨醫院制劑室,建設蒙藥標準化中心制劑室,增加制劑品種。該旗目前共有5所蒙藥制劑室,其中蒙醫整骨醫院蒙藥制劑室于2016年底通過自治區食藥監局制劑機構GPP驗收并投入使用,其他4所基層衛生院蒙藥制劑室正在規范建設。加強傳統名方和名蒙中醫經驗方的院內制劑開發與應用,同步研發以蒙藥為基礎的食準字保健品、日用品、食品添加劑等綠色產品。全旗蒙藥制劑注冊品種達172種,其中有69種自制蒙藥制劑納入自治區“藥品目錄”。蒙醫整骨醫院年可配制生產67種蒙成藥,平均年生產量3000公斤,年收入達720余萬元,占藥品收入的75%以上。
強陣地,引人才,提高服務水平。以蒙醫整骨醫院被確定為國家級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聯合體后備基地、被內蒙古醫科大學確定為蒙醫藥臨床教學單位、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為契機,成立碩士生導師組,培養了傳承醫生6名、碩士研究生1名、實習生31名、進修生22名。通過基層衛生技術人員全科醫師轉崗培訓,先后為基層培養蒙醫全科醫師 10名,占基層全科醫生的28.6%。派選120名基層衛生院蒙醫業務骨干和28名鄉村醫生參加區市兩級適宜技術推廣培訓班。以定向方式招錄蒙醫畢業生,解決基層蒙醫專業人員后繼乏人的問題。積極參加蒙醫藥國際高峰論壇,努力開拓蒙醫藥國內、國際市場。
強合作,創品牌,拓展發展空間。蒙醫整骨醫院與北京東直門醫院、華信醫院加強合作,將蒙醫整骨療法與現代醫學相結合,創建脊柱外科和骨關節外科,成功開展了髖關節置換等大型手術,骨科臨床技術實現新突破。該院蒙藥標本“灰白委陵菜”和“窄葉藍盆花”在2016年第二屆國際蒙醫藥博覽會上榮獲國家級中藥材標本二等獎。2017年加入了由北京協和醫院、301醫院、積水潭醫院牽頭的國際骨科診療中心,并被確定為華北協作示范中心。截至目前,蒙醫整骨醫院已接診來自全國20多個省市以及10多個國家的患者,受到一致好評。